第298章 顾霖薨(求月票)(1/2)
第298章 顾霖薨(求月票)
一时之间,天下各地之间几乎皆有动静传来。
顾霖的这一次操作确实过于狠辣了一些,完全不给这些人任何的退路,可以说是直接一下子全都打死。
可他也必须要这样做。
顾氏所需要注意的始终都是大局。
要想真正的避免这些事情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要下狠手,也唯有如此才能渐渐在所有人心中形成常识。
——动荡再起。
也好在如今的大宋正处巅峰时期,这些乱子才不会造成根本上的影响。
不过饶是如此,这都注定会闹出不小的动静来。
——与查案不同。
查案还需要动静,但平叛便只需要位置。
几乎在顷刻之间各地早已做好准备的人马便已经开始动了起来,快速前往各地开始平叛。
而顾霖也是丝毫没有受到半分的影响,就这样开始推行起了关于走私的法度,并通过此番的大案使得此事深入人心。
其实这件事对于当前的大宋而言并不能称之为全是好事。
毕竟就算顾霖再怎么做好了准备。
但以漕运在眼下对于大宋的重要性而言,都注定会影响到大宋整体的市场。
而在以商业为主的情况之下。
市场的稍有波动,所产生的影响便会远超以往。
不过好消息就是当前的大宋过于强盛,这些轻微的动荡根本就不可能造成太大的乱子,只要顾霖统筹好一切,以朝廷的力量来一点点的经营市场便足够了。
太府寺、市易司等衙署奉令而动,一方面精准投放库藏平抑物价,确保民生所需不受影响;
另一方面,则由朝廷信用作保,引导背景干净的几大商行率先恢复正常的漕运贸易,以其雄厚的资本和稳定的渠道,迅速填补了因走私集团覆灭和地方动荡所留下的市场空白。
除此之外——
此番动荡更是给予了小商行的发展空间。
这件事甚至落到了各村之间,当整个市场出现了极为大的空档之后,总是会有人在这期间迅速的补足上去。
这股由下而上的商业活力,就如同春雨后滋生的新苗,虽显稚嫩,却生机勃勃。
它们迅速填补着市场的缝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货品的流通,甚至因其灵活与贴近产地,在局部地区形成了更具效率的流通模式。
应天府,冠军侯府。
顾霖如今已经不再去垂拱殿防备那些人了。
因为那些人如今已经相继倒了下去,且在当下的情况之下,以他的性格自是不可能再将朝政给放出去,始终都在关注着各地的状况。
“看来,这池水搅动之后,沉渣泛起,亦有活鱼跃出。”
看着那一份份来自各地的奏疏,他不由得轻声自语道,随即提起笔,一边批阅一边教育起了身旁的家族子弟们:“民间商旅,乃商事之基。”
“各地漕司、市易务,当予以便利,厘清税费,不可因其小而加以刁难,亦不可因其小而放任无序。”
“当以此为契机,导其入正轨,使其成为漕运之补充,市场之活水。”
批阅完手头的奏疏,顾霖并未停笔,而是取过一张空白的札子,沉吟片刻,便落笔书写起来。
“此番漕运整肃,市场新旧交替,于我顾氏而言,亦是契机。”顾霖一边书写,一边对子侄们说道,声音平稳而笃定,“我顾氏‘通济’、‘裕民’两字号,遍布各州,向来以汇通天下、调拨资金为本。”
“如今,正可借此东风,有所作为。”
他笔下所书,正是针对顾氏麾下这两大银钱字号的改制。
这两处便是如今顾氏所直营的钱庄。
同样也是当前九州最大的钱庄。
依靠着顾氏那强大的底蕴加上声望,这两处钱庄早已开向了天下各地,同样也是当前大宋商业能够有如此繁荣之态的原因之一。
也唯有这种能被所有人都信任的钱庄才能支撑当前商业贸易那极为庞大的资金量。
毕竟无论是漕运也好,亦或是路上交易也罢。
都不可能携带太多的资金。
若是没有这种跨越了整个九州的钱庄在,交易的规模就注定会受到限制。
而如今顾霖要做的就要再次调整整个钱庄的方略。
他这是要帮助这些小商行。
让整个九州的商业都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而非是先前那般几乎是半垄断的形式。
他运笔如飞,条陈清晰:
一曰,设“兴业贷”,扶植小微。
特令两号于各州分号,开设专门面向新兴小商行、村镇联合商队的低息借贷项目,名之为“兴业贷”。
凡经漕司或市易司核验,经营正当、确有发展潜力者,无需如山抵押,可以未来货单或联保为凭,申请额度不等之资金,助其购置舟车、扩充货源、租赁仓廪。
二曰,降“汇水”,通血脉。
大幅下调小额跨州汇兑之手续费,特别是针对那些往来于产地与集散地之间的新兴商旅,务求使其资金周转快捷而成本低廉,破除地域限制,助其将生意做得更远。
三曰,立“信评”,导流向。
命两号协同市易司,逐步建立对各类商行的信誉评级。
评级优良者,不仅在借贷额度、利率上可享优待,其签发的商业票据,亦可在顾氏钱庄体系内获得更高程度的认可与流通便利,以此引导商业活动向守信、规范者倾斜。
写罢,顾霖放下笔,对身旁若有所思的子侄们解释道:“以往,钱庄之利,多来自于大宗商贸与世家豪商。”
“然水至清则无鱼,林过密则草不生。”
“若市场被少数几家垄断,看似稳固,实则脆弱,且易生腐败。”
“唯有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方能形成真正健康、有活力、能抗风浪的商业气象。”
他仔细地向一众后人们诉说着种种利弊权衡与长远考量,声音虽依旧沉稳,但若细听,便能察觉那深处隐藏的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沙哑。
这谆谆教诲,如今已成了顾霖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
他确实已经老了。
鬓角早已霜白如雪,昔日挺直的脊背,如今也尽显一丝佝偻。
多年执掌朝政,日理万机,对心力的损耗是无法逆转的,岁月的重负与案牍劳形,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消耗。
但他却仍是没有半分的懈怠,指着那份关于钱庄改制的札子,对长子顾修远道:“此事关乎商事未来格局,须得稳妥推进。”
“伯臻,具体细则,由你牵头,与两号大掌柜及市易司详细议定,再报于我知。”
闻言,顾修远立刻便点了点头,连忙应了下来。
但看着顾霖那疲惫的眼神,却始终都带着一丝退不去的担忧,但却又不敢多说些什么。
——他让顾霖失望了。
其实按照顾霖的想法而言,此番处理天下走私之事,需要他这个顾氏的长子再次站出来,并且通过此事来立威的。
但可惜的就是,他的才能确实不足。
包括他的性格也没有那样的果断。
就算是有着御史台的存在,相比于那一个个老狐狸而言,还是略显稚嫩了一些。
这才不得不退回来。
其实顾易对此也是有些无奈。
他是考虑过是否要自己亲自下场来操控这一代人的,但为了顾氏的长久之计而言,他又不得不将这个想法给压下来。
到了如今的这般地步,他又怎么可能感觉不出来顾霖的心思?
顾氏的五代掌权已然是走到了尽头。
纵使思想百家争鸣,但只要皇权不倒,那顾氏这般掌权就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停下来,若是不然的话就一定会对顾氏的声望造成影响。
天下混乱之时也就罢了。
但如今是天下一统!
且最关键的是,如今的顾氏已然是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改变。
虽然他手中如今已经有了足足近十颗的属性丹,再加上“洛书携律器”的存在,可以直接选定一个家族子弟,将其的能力直接拔高二十点!
但这是在关键时候用的。
就如同昔年顾康临终之际所言一般。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