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kk.net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341章 坐而论道

第341章 坐而论道(1/2)

目录
好书推荐: 吾见诸君皆废柴 扶女帝上位后,她当朝赐死我 骤雨未歇 大楚小县令:长腿老婆找上门 红楼:我,冠军侯,迎春表兄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无敌推演,从凡人开始武道登顶 我在武道都市当仙帝 与我成欢 傲慢的前男友想要我主动求复合

毌丘俭递出手中书信之时,在场三人都愣了几瞬。

曹睿瞳孔微张,迅速在脑海中查找起了王朗的年龄。

去年请王朗去邺城的时候,曹睿大约问过一嘴,彼时王朗说他自己已经七十有二了。

在古稀之年病逝算不得什么怪事。所谓三公,就是年高德劭的代名词。三公死在任上,在过去的上百年里已经成了常例。

可旁边还有一个王肃呢!王司徒可是他亲爹!

曹睿恍然一般,明白了毌丘俭为何朝着王肃拜了一拜。

传达丧讯,理应如此。

“王卿,还请节哀。”

曹睿转身看向王肃,出言安抚起来。同时伸出了右手,毌丘俭知趣的向前半步,将文书递了上来。

王肃一言不发,也没回应皇帝的话,就这样直愣愣的坐在马上。

至亲离世,人的第一反应往往并不是悲伤,而是由于难以置信、带来的短暂宕机。

王肃显然就是这样。

曹睿大略看了眼卫臻的亲笔文书,叹了口气,将书信递给王肃。王肃这才缓过神来,伸手接了过来,然后无声的泪流满面。

司马懿也一脸哀戚的劝道:“子雍节哀顺变吧,王公薨年七十有三,已是高寿。”

王肃还是没有说话,翻身下了马后,先是朝着传来丧讯的毌丘俭回拜了一拜,而后流着泪朝着皇帝拱手道:

“陛下,待班师回朝后,臣自请丁忧三年为父守丧。”

曹睿丝毫没有拒绝,而是叹气回道:“就依王卿所请,切勿悲痛过度损了身体。”

“司徒乃是国之重臣大魏楷模,朕就遣王卿即刻返回洛阳、为朕使者致礼可好?”

王肃躬身拜道:“臣、臣多谢陛下眷念!”

曹睿翻身下马,挽住了王肃的手臂:“王公薨逝,朕也心中哀伤。朕会命太常常林主持丧仪,在京两千石以上文武官员齐去致哀。”

“臣谢陛下恩典。”王肃又是一拜。

“仲恭,”曹睿朝着毌丘俭招手:“你陪着王卿一同即刻驰回沔阳吧,丧事不宜久拖。”

“遵旨。”毌丘俭答道。

王肃和毌丘俭走后,曹睿也没有了什么观景的兴致,等到曹真、夏侯和、姜维一行返回之后,就掉头回往沔阳。

若按常理,王肃陪同皇帝、随大军一同出征,即使遇到服丧这种事情,也是要等到回军后再开始的,不能离开军伍回返。

但曹睿巧妙的找了个折衷的办法。

三公去世,皇帝虽远在边地,也是要遣使者去参加丧礼的。

王肃身为司徒王朗之子,又是随行驾前的侍中。

以王肃为使者,可谓公私两便。

这种事情上,曹睿从来不吝惜与人方便。

而王朗的薨逝,又代表着大魏空出了一个三公之位,而且是排在第二的司徒。

回程的路上,司马懿不住的思索着。今日在定军山下,皇帝与王肃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不知又将给大魏的格局带来多大的冲击。

至于司徒的位子,司马懿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无论是出于年龄上的考虑、还是出于朝政的平衡,都肯定轮不到自己身上。

那还能由谁来做?

九卿六部里面,年龄最长的也就只有卫觊、和洽、常林、董昭四人了。

卫觊的民部尚书刚做了没满一年,和洽和常林又与陛下往来甚少,算不得什么近臣。

莫非要落在董昭的头上??

司马懿猜测董昭是有道理的。董昭以卫尉之身,居西阁协理天下军务,从实际上成为了朝廷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与此同时,曹睿也在考虑着司徒的职位。

并非人走茶凉,而是朝廷制度、不可或缺。

人事即政治,司徒之位的确无法空着。

与司马懿出奇的一致,曹睿的脑中也浮现着董昭的身影。

但想着想着,曹睿却敏锐的发现了一个问题。三公死后,一定要增补其他人履职吗?

六部尚书以及九卿都是有实职的,可三公却没有。

同样是三公,王朗、华歆二人都只是在朝会上露个脸,或者牵头组织一下修律这种事务。

自汉末以后,三公坐而论道、在国家政事中并无半分权柄,只不过作为朝中老臣的象征,坐镇朝中罢了。

若是借着这个机会,让三公死一个少一个呢?

曹睿只是这样想着,却并未与任何人说起。

直到第二天,侍中辛毗从长安出发、抵达了汉中的沔阳城。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