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难,都难,各处都难(2/2)
毕竟,这算是一次系统性的对各部权责的梳理,若是没有前番给皇帝上大明会典纲要的初稿,他们一天之内根本就写不完。
从六部到京城,再到各地省府,同时还要考虑到宫里,以及六部之间相互扯皮的内容。没多久,一群人就从各写各的,变成了集中一起商议。
商议没多久,就又从商议变成了争论。
若不是顾及到这是在紫禁城内,恐怕有的人都能在这里来上一场全武行。
大明的官场争论,那可是武德很充沛的。
坐在内阁外的椅子上,刘时敏手中拿个茶杯,时不时的呲溜一口。
听着里面传出的商议声,他心中默默思索。
他知道,皇帝对大明的官政体制,一直都有进行大规模梳理的想法。
这次让这些人上联名奏本,其本意也是要各衙门确定自己的权责,使得政务都清晰明了,不给他们推脱、人浮于事的机会。
足足闹哄哄了有两个多时辰,众人才算是勉强拿出了一份能让各方都满意的初稿。
毕自严、周应秋等人,聚集在一张桌子后,看着手中提着毛笔,在早就准备好的奏章上奋笔疾书、誊抄润色的韩爌。
此刻,“大学士”这个职务,才算是回到了他本应处的位置上。
本应是个起草圣旨的职位,却能让掌了行政权,也是大明特色了。
待到诸部主官轮番用印后,刘时敏从毕自严的手中接过奏章,对众人微笑道。
“那杂家就回去了。”
见状,其他众人也都客气的回礼。
虽说现在的司礼府经过一轮整顿后,已经没有了曾经内相的内相的威势,但刘时敏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一号人物,皇帝的近侍,没那个脑子有坑的人轻易去得罪这么一个从不多言的大珰。
当刘时敏带着一本厚厚的奏本,回到南海子时,却得知皇帝正在与人开会。
“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啊。”
手中翻着兵马名册,朱由校的抬起头看了眼面前的两个人。
一个蓟镇总督王在晋,一个龙骧卫中郎将赵率教。
“喀喇沁人,不愿意往后退?”
“回陛下,他们并不愿意。”
闻言,作为蓟州总督的王在晋当即开口道。
“自喀喇沁人南下后,整个大宁卫都被他们占据,那边水草丰盛,又处于山峦之地,是很好的避风之所,若是不用一些手段,他们肯定是不愿离开的。”
“娘的,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合上了手中的兵马名册,朱由校暗骂一声。
京城往北是什么地方,是原大宁卫属地。
但大宁这个行政名,在后世人耳朵中很生。
但换个名字,就很耳熟了。
热河,或者说,承德。
而承德地处燕山山脉之中,地貌有什么特点呢?
多山。
境内除了几条古道外,其他全都是连绵不绝的山峦、谷地、盆地。
整个燕山山脉,北高南低,有云雾山、雾灵山、都山、军都山等,而在山脉之中,零星分布着承德、平泉、滦平、兴隆、宽城等谷地,遵化、迁西等盆地。
那地方,别说是如今了,就是日后抗日时期,东北的各路抗日武装,打不过了最后很多都往热河跑,让倭国关东军评价热河是“满洲国治安上最后赘癌”。
地形复杂,推进难度太大,所以才有了崇祯年间黄台极绕道喜峰口入寇京师后,崇祯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京师北方防线,从延庆州的四海治所开始,潮河所、古北口、磨刀峪、将军石关、马兰峪关、汉儿庄、喜峰口、熊窝头、冷口、界岭口、义院口等等。。。
随便找个地方,只要破开长城防线到了关外,有长时间窝在热河的喀喇沁人和晋商带路,建奴随随便便都能通过燕山古道在燕山山脉中穿行。
而大明这边就不行了。
常年习惯于防守作战的明军,根本就没有出塞作战的能力,只能被动的挨打。
如今,他有意进行军区调整,将整个蓟州军镇北迁,与广宁军镇合成一镇,这样北防线就能外移,给整顿整个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创造机会。
但现在的问题是,喀喇沁人不愿意北迁。
他们不走,那蓟州以北就不能随意动弹,因为动起来肯定会导致基层混乱。
这个时候若是有人起了歹心,和外面的人相互勾结,北方关口一破,到时候整个顺天府都得乱上一乱。
出了燕山山脉往东南,地形都是个一马平川,不好防守。
“现在不愿意走,将来就别走了。”
将手中的册子合上,朱由校冷哼一声,看向王在晋问道。
“朕将武略院的将官都抽调走,现在蓟镇的兵马你都可以控制住吧。”
“回陛下,可以。”
闻言,王在晋肯定的点了点头道。
“从延庆州到蓟州,再到抚宁卫,臣亲自巡视之后,将老弱病残都已挑拣出来,另立新营。”
“而精干之士也已重新编造名册,可供陛下驱使。”
“那就好。”
对于他说的能供自己驱动使,朱由校虽然表示怀疑,但没有多说,点了点头后道。
“你回去蓟州后,要严格训练士卒,若是有机会,就给朕出关去狠狠的教训喀喇沁人。”
“臣遵旨。”
闻言,王在晋拱手领命道。
点了点头后,朱由校转头看向赵率教道。
“你先跟着王在晋回蓟州,三月中,带龙骧卫回来,朕要看看你训练的如何了。”
“末将领命。”
眼睛一亮,赵率教连忙拱手到。
结合刚才皇帝对王在晋说的话,现在将龙骧卫调回来,这就是要进行修整,给打喀喇沁作准备了。
站在门外,看着离去的王在晋与赵率教,刘时敏经过通秉后,将朝臣们新写的纲要给了皇帝。
“这次总算是有个样子了。”
翻开奏本,看了几眼后,朱由校才算是稍微满意。
可算是用俗语,而不是通篇文言文了。
汉语作为表意文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
如果说单个字是图像,白话文是影像,那文言文就是压缩文件了。
没有经历过系统性学习的人,就很难理解文言文,这就导致一篇文章在解读时,经常性的会有人曲解含义乃至断章取义。
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出现在大明会典之中。(本章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