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 织坊计划(1/2)
“大人,织坊今年共出素色丝绸三千二百匹,按每匹素丝三百文钱,今年织坊收入九百六十两银子,其中买下桑树林用了四十两银子,建造蚕房,缫丝坊和织坊合计花费三十两银子,后面桑树林扩植和养护花费二百六十两银子,购置缫丝机和织布机合计花掉三百两银子,养蚕女工,缫丝女工和纺织女工合计二十人,按照做工时间计薪酬,一年合计发出去一百六十两银子薪酬,今年这织坊净赚是一百七十两银子。”
祝博明给陆舒窈汇报今年织坊的成果。
按照这个利润来看,织坊是大有搞头的。
今年这个丝绸的产量是因为桑树林不够大,没有那么多嫩桑叶给蚕来吃,后面扩植的桑树需要时间成长,而且工坊和机器都是今年新买的,在陆舒窈的预期里面,今年第一年不亏钱就是赚了,没想到最终还能有一百多两银子的利润。
明年的时候,今年新种植的这些桑树会长大一些,哪怕没有已经成型的桑树的桑叶产量那么大,但是肯定是能养更多的蚕,而且泾南县的地不贵,扩大桑树林种植的成本不高,再找几个专门养护的人也花不了多少钱。
工坊则是已经建好了,包括机器也都准备好了,除非桑树林再扩大好几倍,产量在如今的基础上翻个五六倍,否则暂时是不需要再增加机器的。
也就是说,明年的时候暂时不会有工坊建造成本和机器成本,赚的银子至少要翻好几番。
“关于织坊这边,前期由县衙来把控,这赚的银两,一部分补贴县衙这边。”陆舒窈这么说也是有理由的,因为这县衙里面这么多人,除了陆舒窈祝博明梁复和崔景山以外,其他人的俸禄并不是由朝廷发放的,而是由县衙自己来想办法。
这也是有些县的一些巧立名目会出现的缘故,陆舒窈不想从老百姓身上收钱来给这些人发俸禄,老百姓如今的负担已经够重了,泾南县不合适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还是要想办法开源。
今年这纺织尝试了一年,初尝甜头,陆舒窈决定把计划贯彻下去。
“另一部分就分成干股,那些女工和养护桑树林的农人里面,有的只是想做一天工拿一天工钱的,有的则是真心为织坊去想,我记得今年有个叫卓英的女子在琢磨染色之法是不是?”
祝博明点点头。
“像是这样的人都注意起来,适时的时候给她们提拔一下,小组组长,管事,乃至于整个织坊缫丝坊蚕房都交给她们管都可以,把干股拿出来分给她们,做得好她们年底的时候就能分的更多。”
“当然,这些干股不要给出去太多,大头依旧握在县衙手上,以防有些商人耍手段,或者她们联合起来耍手段直接把织坊给夺过去了,这是给泾南县老百姓造福的地方,不能成为某个人牟利的地盘。”
听到陆舒窈这么说,祝博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今年年底陆舒窈就要离开泾南县这件事他已经知道了,所以陆舒窈这才把这些计划都跟他们一样样的确认。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