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养蚕缫丝(1/2)
浮生半日闲是短暂的,忙碌才是永恒的。
四月下旬的时候,陆舒窈开始忙碌另一件事,她打算在县城里造工坊,这个工坊是一个复合工坊,养蚕缫丝和纺织一起,染布倒是不能放在这里,会导致河水喝了对身体不好,这个需要挪到河流下游,而且不能影响下游的村镇。
原本陆舒窈一直犯愁泾南县到底做什么样的手工业才合适,直到陆璆任三月份的时候从泾南县路过了一下。
那个时候陆舒窈在巡县,陆璆任自然是没能见到陆舒窈,因此就留了口信,然后就去刺桐了。
而受到陆璆任的启发,陆舒窈给陆璆任写了一封信,询问他每次出海的时候带到海外都是什么些货物,所幸的是从泾南县寄信去刺桐很快,半个多月就能走个来回,陆舒窈收到回信之后,就决定以泾南县这边的条件,可以养蚕缫丝织布。
因为丝绸是陆璆任每次出海所带的货物中的大头。
不过陆舒窈还是确认了一下丝绸的市场,在了解到哪怕是最普通的没染色的丝绸,每年也是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陆舒窈才有了这个念头。
不过有念头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去了解泾南县这边的土地适不适合种桑树,如果不适合种桑树,还要从别的地方买生丝回来纺织,这对于泾南县来说,不算一个值得做的事情。
泾南县人口现在不多,大部分劳动力都必须要去保证一定的粮食土
地种植,手工业这些是在保证了前面那些事情的基础上才能去做的,所以一开始规模不能大。
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最好能满足养蚕缫丝纺织一起,这样才勉强能够做到盈利,以及对老百姓有利。
好在陆舒窈的这个想法没有因为土地不合适而半途夭折,在泾南县境内甚至有一片已经荒废的桑林,这片桑林是在泾南县没出事之前当地一户大户人家种植的,不过后来泾南县乱了,这户人家把该处理的产业处理了,这片桑林没人接手,他们也就不要了,直接搬走了。
陆舒窈查了这块地在衙门这里留下来的地契,然后根据祝博明那边记录的这人迁往的地址联系了一番,花了小小的一笔钱就从这人手里把这片桑林买了回来,随即便招募了擅长养桑树的农人对这片桑林进行处理。
虽说这片桑林荒废了,有些桑树也在这荒废的时间内倒伏,或者因为没修剪长的不好,或是死亡,但是这片桑林现在有大把的嫩桑叶,可以养一批蚕出来,所以陆舒窈才这么着急建养蚕工坊。
田间的农活确实不少,但是今年的泾南县比往年好上很多,一是县衙租借给他们的牛,而是租借给他们的多套农具,节省了很多劳力。
而家里的农活不需要这么多劳力的时候,老百姓就会想着去别的地方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好挣一些辛苦钱。
建设工坊这件事是为了泾南县
的老百姓好,但是这在前期是看不出效果的,所以陆舒窈招工修建的时候直接付工钱,陆舒窈给出的工钱不低,还包一顿午饭,来报名的老百姓一下子就多了。
因此这工坊也是修建的飞快。
工坊建好了,蚕卵也买回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招养蚕人了,这一次陆舒窈在招工要求上限定养蚕人必须为女子,工钱给的也不少,每个月三百文钱,每日的工作就是去桑树林采摘桑叶之后清洗干净,然后晾干之后进行喂蚕,然后打扫蚕室,保证蚕室的干净整洁,随时注意蚕房的温度等等。
陆舒窈特地找了一位擅长养蚕的老妇人过来,到时候她会亲自教导这些招过来的女子养蚕。
在知道有人教之后,敢来应聘的人还是少,大家对自己没什么自信,生怕自己给这蚕养死了赔不起。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