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论现代价值观的培养(2/2)
俗语云:春分早,谷雨迟,清明播种正当时。时值清明,倒是播种的好时节。农田里,有不少百姓犁地播种,正辛苦劳作着。
二人走着走着,渐渐的走到了适才来时所走过的农田旁。
“说来惭愧,晔幼时有一志向,望有朝一日能位列三公,抒胸中热枕,治理天下。”刘晔稍稍一想,郑重道。
“子扬大志!”刘誉微微一笑,赞叹道。同时,心中暗叹:不愧为天才少年,从小便志向远大。
“这天下,首先是百姓的天下,其次才是世家的天下,再其次才是大汉的天下。”刘誉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看着刘晔。他此刻的声音略显低沉,却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味道。
“并非这个道理。夏桀残暴,民心尽失,而商汤雄才伟略,乃天命之所在,民心之所向,故能覆灭夏桀,执掌社稷。所以,无论是商汤还是周武,无论是始皇还是高祖,能一统天下,都是上承天命下应民心的人中帝王,都是天下正统。而夏桀商纣胡亥之辈,横征暴敛,残酷无道,民心所失,天命不在,故而天下共诛。”看着刘晔有些呆滞的神情,刘誉缓缓说道,为了防止过分刺激刘晔,刘誉也是放缓了语气。当然,这些话之所以能对刘晔说也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因为二人关系颇佳,且刘晔又较为信服刘誉,其二则是因为刘晔年纪尚浅,又天生聪慧接受能力强。倘若刘誉敢对叔父刘平或者老夫子姜佑说出这番话,那早被清理门户了。
而刘誉此言一出,更是在刘晔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这种大逆不道的观念与刘晔十多年来所养成的忠君爱国思想相互撞击,迸发出激烈的火。而刘晔虽想驳斥刘誉的观点,但一时间却也找不到理由。
二人并肩而行,边走边谈,从身边的趣事轶闻到朝政大事,无所不言。二人关系颇佳,又是青葱少年,忌讳不多,谈到朝政时事时,也不回避。而刘晔年纪虽小,却极有主见,对天下大势自有一番看法。而刘誉本就聪慧,又有后世记忆见闻,对时政分析极为精准,倒也不落下风。这二人一个是胸怀壮志的旷世之才,一个是后世记忆前置的绝代怪胎,两人越谈兴致越高,颇有知己之感。
“辩舌:当宿主与他人辩论时,增加智力2点。该技能不可升级。”
听刘誉这般说,刘晔木然的点了点头,心中却还是在思考刘誉之前的那些话。刘誉的观点虽不被刘晔完全接受,但却从此刻开始,一点一点的影响着刘晔。
“子扬,你有何志向?”二人穿梭在斑驳的树荫下,边走边谈,刘誉问刘晔道。
“叮!宿主在与目标的辩论中获得胜利,获得技能——辩舌。”
听得刘晔决然的话语,刘誉倒有些无言,微微摇了摇头。虽然刘誉是正经的世族子弟,但毕竟融合了后世的记忆,在思维方式上更趋近于后世自由平等的思想,没有这个时代的人严重的身份等级对立观念。所以,很多时候刘誉看待问题都是站在后世的观念上来看的。不得不说,后世的观念虽然已被历史验证出了其先进优越性,但在这个时代来讲,却仍是让绝大多数不能接受的。
晴空万里,碧树香,莺歌燕语,尽显灿烂春光。春风和煦,光芒透过郁郁树林,在枝叶间隙中穿梭,分割成斑驳的光影,斜斜的落下行走在林荫旁的两位少年身上。
“反贼奸佞,人人得以诛之!”刘晔想也不想,一口答道。毕竟,无论是站在世族的身份上,还是站在皇室宗亲的立场上看,对于黄巾起义都是无比痛恨。在大多数人眼中,黄巾贼造反,大肆屠戮百姓,抢夺财物,罪恶滔天,虽然被镇压,但余孽尚存,又屡有余孽聚众造反,引得天下动荡。
“要是能活得下去,这些淳朴百姓又有谁甘愿造反啊!”刘誉无奈道。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