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9高皇帝驭沛县兄弟何汝?(2/2)
汝非千里马,却自诩千里马,就算福泽深厚,得遇伯乐,伯乐岂能放千里马不选,选汝之劣马乎?
就如将军一般,有真本事,有千里之能,一朝得遇伯乐,便如鲤鱼化龙,直入九天,自能激荡起一番风云。”
不得不说,这有文化的人吹捧起人来,端是婉转承接,让人神清气爽,浑身通泰。
章邯居然挑不出人家丝毫毛病。
对方说完这番话后,他竟觉得,对方说得还挺有道理。
章邯倒是没被吹捧得丧了智,心里高兴倒是真的。身子却不忘谦笑,连连谢道;“先生舌灿莲花,一语双关,章邯敢不受教?”
说到此处,章邯语气停顿,脸上浮现一抹怅然之色,对,对面的郑大夫轻询道;“先生博学多才,想必也听说“锥在囊中,其锋自透”的道理。”
郑先生点点头,娓娓道来;“出自太史公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遂自荐出使楚国,曰;臣乃今日自处囊中尔,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
言罢,章邯大点其头,赞道;‘郑先生博学,邯不如矣!’
郑大夫摆摆手;“此乃小道尔。将军腹有屠龙志,方为大道矣。”
章邯闻言浅然一笑,没在这话题上纠结,话锋一转,转回正题。
面露无奈之色;‘先生刚才也听到了,但也是左右为难。
邯骤登高位,夙夜忧叹,诸事繁杂,常常有心无力。
每每想起
,微末之际,一腔壮志向上攀登。当时,虽前路不明,步履维艰,生死不由自己,倒也没有这么多烦心事。
现在好了,得拜万户,王爵可期,烦恼倒是越来越多,真真应了那句祸福相依,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此间并无外人,章邯难得遇到先生如此大贤,遂以面师待之,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章邯此刻最牵挂,最担忧的,就是跟着章某,起家的这批老兄弟,和远隔千里的妻儿家人。
这帮老兄弟,于章邯微末之时跟随,虽不能说出生入死,也是忠心耿耿。
某丝毫不曾怀疑,临危难之际,这些老兄弟定能舍生忘死,以顾章邯周全。
可就如先生所说,只有千里马,才能被伯乐赏识,这些部下......’
郑大夫接道;“我明白将军的意思,既然将军信任老夫,肺腑相询。老夫若是搪塞,怕对将军不起,自当坦言。
老夫且问,不知将军可知沛公,高祖皇帝之事?”
章邯点头;“岂能不知?”
郑大夫又问;“高皇帝驭沛县兄弟何汝?”
章邯恍然,大喜。
深深拜谢;“谢先生点拨。”
郑大夫,朗声大笑。
聪明人就是一点就透,心中大畅。
侍女伊娃,见其茶杯空空,赶忙持热茶给其添上,郑大夫微笑颔首,端起茶杯与章邯共饮。
饮罢,二人对视一眼,皆畅笑之。
章邯此时念头通达,郑大夫一语点醒梦中人,让章邯如饮仙酿,念头顿开
。
有人待问;‘这郑先生并没有说什么啊?怎么章邯跟嗑了药一样。’
其实,人家郑先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依刘邦旧事即可。
也就是,刘邦怎么处理,你章邯依葫芦画瓢,跟他一样套路没错。
刘邦怎么对待老兄弟的呢?
头功皆杀,其余,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这句话,便很好总结出了其对老兄弟的形式方针。
待情绪回落,郑大夫又道;“至于家眷,恕老夫言拙。”
章邯眼底疑惑,不明白这位郑大夫怎么,突然卖起了关子?
但还是谦逊请教;‘愿闻高见!’
郑大夫也不墨迹,开宗明义;“且,这只是老夫一家之言,遍览史书所得,将军可听可不听。”
章邯闻言,面容一滞,先把伊娃打发到外间。
脸色严肃起来,再次请教;‘先生请讲,话不入六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郑先生看章邯的眼神更加顺眼,甚至带上一丝敬佩,
暗道;人家而立之年,这番心智,不怪乎步步高升,事业通达。
“依将军之屠龙志,不该为家事而烦劳。”
章邯皱眉,有些不喜,遂问;‘何出此言?
世人皆知,我们夫妻伉俪情深,且家妻提携在下于微末,在下岂能不千倍,万倍报之。’
“所以,其子,便注定要继承家业?”
郑大夫似乎早有预料般,听罢第一时间嗤问。
章邯满脸都是理所应当;“老子所有的东西,打以后,当然都是那小兔崽子的
。
且其又嫡又长,契合汉人法统,继承家业没有丝毫问题。”
“将军所说之家,是一家,还是国家?”郑先生连珠炮似的追问。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