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武汉还是南京?(1/2)
沙市,这个唐代就存在的地名发展却很缓慢,1直到民国还只是江陵县的1个镇。沙市之所以发展如此缓慢,因为它的西边紧临如雷贯耳的荆州。
荆州是3国的标识,没有荆州就没有3国,不是说荆州的名字重要,而是荆州的地位重要。荆州这座城市是3足鼎立的基础。
由于靠着荆州这个有名的邻居,在荆州东面沙市的发展自然受到了限制,但是它的地位却1点不输荆州。
和荆州1样,沙市扼守在长江上游,是更上游的4川进入江汉平原的必经之地。在军阀割据时,上游4川的重要物资特别是川盐要通过长江到湖北,然后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条长江水路是成本最低而且最高效的通到,因此4川军阀千方百计要保证长江的畅通。
在1921年8月发生了川湘两军援鄂的战争。这场战争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却有1个说不出口却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川军要保证川盐在长江航道的畅通,遗憾的是他们在宜昌铩羽而归。其实,即使川军通过了宜昌,也无法通过长江在这里急转弯而形成的荆州沙市。
1927年的5月,长江沿线的各城市都提前进入了闷热。沙市的人们虽然换上了单衣,但还是感觉到汗水1股1股地从毛孔中渗出来。干体力活的汉子光着膀子,有钱的绅士们要保持风度,可是背后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却让他们的风度减了几分,小姐媳妇们打着伞遮蔽阳光,没有伞的就拿着香喷喷的手绢不停扇风。
街面上,仿佛1夜间就出现了不少的武装军人。他们身着国民革命军军装,裹着绑腿,背着步枪和手榴弹,在各条街道的路口架设路障。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军装上全是汗水蒸发后留下的白色盐分。
顺着那条中山路,从西北端开始走向东南,可以看到每隔200米就有1道沙包垒成的工事,在这短短3华里的地段上,竟然有7道工事,最严密的地方在镇公署。
镇公署门口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两座朝西北和东南的工事,每座工事各有两挺马克沁重机枪。
从镇公署门口警戒放哨的两名武装士兵中间穿过去,可以看到1面照壁,照壁上刻着1些动物。动物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角色,用来警示官员的。这可以看出,这个镇公署脱胎于清代衙门。
照壁后正堂的门前是两名背盒子枪的卫兵,入门进去,里面坐着9人。其中有8人身着国民革命军军装,腰间配着手枪,只有1人身着长衫。
镇公署的房子在建造时就考虑到了冬暖夏凉的问题,因此外面虽然闷热,这里却很凉爽。
面朝大门坐着的是1名40岁出头的军官,他背后的墙上是1副关公灯下读春秋的像。这名军官本来就长得魁梧,此时中年发福,使他看起来方面大耳,给人1种稳重和亲和感。
此人是国民革命军独立14师师长夏斗寅。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