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天地倾覆(1/2)
有风钻入梅庵,很凉。立在廊下的秋拣梅拉了拉身上薄薄的裘衣,便看到敛欢小跑着进了院子,身后跟着刑部尚书王清晨和员外郎柳青书,以及一应的差役。
王清晨没有与他客套,宣了圣上的口谕:“秋拣梅包庇罪犯,按律查办。”
文弱公子既不惊,也不慌,只是平静地嘱咐敛欢看好梅庵,便同他去了。而随着相府二公子被缉拿,宫里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白凰翡咆哮公堂,目无君上,业已被下了狱;太子为其求情,反遭君王斥责,被禁足青云宫反省;而圣上当朝病发,被抬回了紫武宫,传了白奕、上官谦与荆庭入宫,宣布由怀安王暂理朝务。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在一瞬之间,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下头的百姓更是一头雾水,真不知道又是唱的哪一出?
而随着白凰翡这么一闹,一直痒痒地刻在人们心上的三十八年前那桩科举舞弊案,终于被人们提到了嘴上。在枫城土生土长的人,年纪稍长些,都知道那件事。他们回忆着,口齿不清地同年轻后辈解惑,然后被他们争相传唱,最后流言越演越烈,知府衙门已经压不住了,呈报上去。
怀安王暂领朝政,对于此事,他是年轻后辈,朝中不乏经历过那件事的人,最有发言权的,当属白奕。
可当他问到白奕时,后者只有两个字:“忘了。”
荆庭拿他无奈,朝中的人三缄其口,父皇又在病中不宜打扰;纵观满朝上下,竟无一人能为他出谋划策的。
他苦巴巴地在上书房呆坐了半日,终于想出一个自认为上佳的可行之策,当即找了刑部尚书王大人来,要他去查的当年那桩科举舞弊案。
王清晨在下头将身体跪的笔直,问道:“能查到什么程度?”
荆庭又犯难了。
说到底,那桩事是三十几年前的事,翻出再多的不是,都是先帝的过错,损的不过是皇家颜面。可偏生父皇最是在意颜面的,加上此事牵涉人命数以千计,如今又将白凰翡和秋拣梅搅在其中,实在难办。
“查到能平息舆论为止。”
流言无脚,却是这世上传播最快的东西。千人千个心思,一千张嘴,纵然能杀一儆百,还能诛心不成?
要平舆论,得先让他们相信上位者说的话。可前有止戈郡主带来的风波,加上抚慰金的案子,虽然上位者及时挽救,民心松动是难免的。
王清晨领了这个差事回来,整个刑部愁云惨淡,唯有尚书大人及柳青书忙前忙后地翻找查阅,浑然不察此事背后牵涉如何广。
整个枫城,仿佛一下子被阴云笼住了,人们还在争相传说三十八年前那桩案子,可任由那桩事如何发酵,上头的人没一个站出来说话的。
太子依旧被禁足,秋、白夫妇依旧在狱中,白府与上官府三缄其口,无任何动作。
若说唯一有动作的,大抵是白府那位少将军。众人都知道他同白凰翡要好,此番长姐出事,他焉能不急?
可白将军的动作,却实在叫人看不透。白凰翡下狱的第三天,就他携着夫人离了枫城,有人见他们一路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众人闻言,也就只能叹一声:世态炎凉。
直到八月初五,刑部尚书王清晨才上了奏表,声称止戈郡主所言皆为事实。按律,秋应良受千刀万剐之刑,至于白凰翡顶撞君上一事属实,按律当判流刑;只是缘着郡主已经怀孕,可待其产下孩子后再服刑。
至于秋拣梅,他明知秋应良身份的情况下,包庇犯罪,受连坐之责,判三年牢狱,即刻执行。
人们恍然明白过来,原来都是秋、白二人自作自受,可随后又想,觉得此事实在不对得很。
就算秋应良是罪大恶极,止戈郡主犯得着为了将他正法而赔上自己吗?按道理来说,她不应该是会做这样亏本买卖的人!再说了,这桩案子掀起来以后,除了死人得到了公允,秋应良得了应有的死刑,还有什么?
秋、白二人下狱,直接影响到了上官府与白府;而荆皇病倒,太子禁足;就目前来看,若说唯一一个获益的,也就剩下了荆庭。
在旁人眼里,怀安王是得到了监国大权,可谁又知道他在这个位置上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苦心经营这些许年,没想到权力来的如此轻松,在他毫无防备的时候便砸在了他身上。
原本按照他的计划,这件事翻出来以后,白凰翡会因此受到牵连,而秋拣梅也会跟着搭进去,折了太子的左膀右臂,再徐徐图太子之位。
可他没想到,这一步竟然直接将太子折了,将自己推到了这样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上,上下为难。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