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偷梁换柱(1/2)
白凰翡记不得她第一次杀人是什么感觉。
但唯一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她杀了那个与她同吃同住千里奔袭半个月的同袍。
那时的她仗着浑身武艺,战场上总是一马当先,如入无人之境。荆国若按人头记军功,她白凰翡以十五芳华,便少遇对手。
她杀的兴起时,敌人在她面前就似一头待宰的羊羔,长枪一刺一挑,鲜血飞溅,对他而言不过是一场缤纷的血色的雨。
所以,当敌人将与她肩并肩拼杀的兄弟当做挡箭牌向她逼来时,她毫不犹豫地一枪刺了过去。
‘噗嗤’一声,长枪先是刺破了厚厚的铠甲、棉衣,然后才会刺进他的心口,透骨而出。她抽枪的一瞬间,鲜血才会从他心口飚溅出来。这一次,她因为诧异躲闪不及,鲜血溅了她满脸。
这么多年,她甚至记不得那个人的名字,但那一幕,却一直深切地藏入了她的心底。
“忘了。”长久的沉默后,女子轻飘飘地吐出两个字,连同陈年往事一并散入风中。
秋拣梅静静地听着两人的对话,手指细微地摩挲着袖口的绣竹,低垂的睫毛在眼睑上覆上一层阴影,连带着那份淡淡的感伤,也没入了黑暗中。
夜是寂静而漫长的。
随着晨曦的来临,花月坊那场大火已经控制得当,关于起火原因,知府衙门没作任何解释。只是老板娘杨姗被带入衙门后,一直不曾出来过。
金銮殿上,太子申请同时调查三部的折子刚刚递到了案头,帝王还未表态,上官谦与白奕便齐称不妥。这两个人就像是朝堂上的风向标,他们两个称了不妥,立即有数名德高望重的官员符合,其中包括吏部与礼部两部尚书。王清晨新官上任,圣上又未曾让他管理此事,对此事并不熟悉,故而不表态。而其他三部尚书则是避嫌。
御史中丞江岸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说的好听点是随和,说的难听点,就是墙头草。此番他被委派调查户部进出账目,呈上的折子中,与太子和怀安王二人的几乎相近,皆为无错漏之处。
他出列禀道:“此番彻查三部账目已经是兴师动众,闹得国都满城风雨。既然查出无事,就当广施布告,以安民心。太子却说要三部核查对帐,您是不信老臣,还是不信怀安王爷啊?”
荆自影恭敬道:“既然是彻查,就当查个水落石出,三部既可分开查明,合并一处又有何不可?难道有什么避讳,是不能让这些账目汇聚一处的吗?还是中丞大人以为,抚慰金与兴修水利,都是小事?”
“微臣没这么说,殿下这是诛心之言。”江岸忙朝高位上的君王又揖了一礼,“据微臣所知,昨夜花月坊发生火灾,起火的因由是因火药爆炸。已有民众伤亡,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调查这桩案子。”
枫城知府林滨排在六部尚书之后,而御史中丞在六部之前。隔着中间六个人,他抬头看了看那位正拱手请命的中丞大人,眉头很明显地皱了起来。花月坊那场大火是由他负责的,除了同止戈郡主提过一句火药,他可从未在公开场合提及过这件事。
而那看似一个小小的火灾,累及了十数条人命在里头。花月坊坊主杨姗是户部尚书李世绩妻侄女,而火药又与兵部相关。火灾发生时,止戈郡主与秋公子恰好路过,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安排,都是他这个经手人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因此,上报的折子中,他只是将火灾发生的经过及后续的处置一一列出来,至于起火原因,有待调查。
那本折子就压在荆皇的案头,他还未来得及翻看。因此并不知道花月坊的事,只是将目光投向了林滨。
林滨连忙出列。他身形肥胖,弓着腰十分难受,索性跪下将折子上的内容口述一边。尔后,不轻不重地反驳一句:“中丞大人若知道更多的线索,还望不吝赐教。”
御史台与大理寺及刑部合为三司,可查办任意案件,而能递交到他们手上的案子,不是事关权贵,便是舆论压境。是以,这位中丞大人还未将小小的枫城知府放在眼里,神色一冷道:“火灾发生时那一声巨响,大人没听见,还听不见别人说吗?”
林滨努力将细小的眼睛睁了睁,犀利的眸光一闪而过,“中丞大人断案判案,也是道听途说吗?”
大抵,江岸今日犯了太岁,说一句错一句。他倒是明智地不再同人逞口舌,转而向圣上请道:“臣请尽快将上三部账目核查结果开诚布公,以安民心。”
上官谦抬了抬手:“臣附议。”
白奕也道:“臣附议。”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