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听息观光 性命双修(2/2)
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
不过两耳虽然听不到任何声息,但他还是仍旧按照司徒南所讲的方法。
凝神听息宁心静气,摒弃一切杂念,整个人连同精神都沉入到古井不波的境地。
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
但是呼吸出入,本来就要求轻微无声。
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
“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
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呼吸!
哗啦啦!
伴随着呼吸之声,杨瑾终于听到了自身气血在经脉中随着呼吸不断流淌冲击的声音。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杨瑾只觉得万籁俱寂,最后连呼吸和血液在经脉中流淌之声都听不见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整个人沉醉于一种似梦非梦,似醒非醒的状态之中。
他虽是双眼微闭,但却有点点微光出现在自己心神之中,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
继而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
轰!
杨瑾后脑好似被玉槌轻轻敲了一记,
耳边传来一声清越鸣响,眼前先是白茫茫一片,接着再是光明大放。
口内津液自生,泊泊入喉,随着一股热气往下沉坠,最后落在脐内深处,终于安然不动。
随着脑中突然出现的那片白光最后在心神之中完全凝聚出来,杨瑾直觉眼前一亮。
这种感觉很奇怪,明明他现在是闭着眼睛,却有突然眼前一亮的怪异感。
而且他直觉发现只要将意识投入到心神中的那片白光的照耀下,似乎就能看清一些东西,就像他的心神之中多了一只眼睛一般。
杨瑾意识一动,想要借助心神的这片白光,看看到底能看清楚什么。
嗡!
有轻颤声,仿佛自心灵深处响起,某种壁障突然被撼动,继而砰的一声被打破。
陡然间视角切换,杨瑾的意识似乎一下子进入了身体内部。
他突然发现在心神中那片白光的照耀下,他能够内视了。
他现在能够十分清晰地看到自己身体内的情况,血液的流动,骨骼的构成,甚至自己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污垢杂质,都能看清。
无论血液骨骼还是五脏六腑,他似乎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体内部的各种构造。
甚至就连蕴养在他心脏之中那只憨态可掬,如同蚕宝宝一样的百毒金蚕蛊都看得清清楚楚。
杨瑾心中有一股惊喜,很快又收敛情绪,紧锁心神,他这样武功初习,不用想也绝对不能有过大的情绪波动。
在心神中的那片白光的
照耀下,杨瑾借助内视之力,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体的气血在身体内的流动情况。
随着呼吸吐纳在经脉内脏之中不停地运转,其中夹杂着点点金光,这是百毒金蚕蛊的能量不断融入到他的血液之中。
杨瑾其实不知道,一般来说,习练听息培元法的人很少人出现他现在的这种情况,未练就元神圣胎就可以内视。
他如今的这种内视之力其实是心神凝聚,借助听息培元法中的听息观光之法,而进入到了性命双修之中的“观光”之境。
所谓“观光”之法,其实是道家秘不外传的修炼法门之一。
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
人之本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
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人一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只有用“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
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用“观祖窍”之法,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才能进入炼性的观光之境。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修炼此功,需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
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
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杨瑾此次也是机缘巧合借由“听息培元法”之故,无意之中心神凝聚起了性光,才进入到了极为罕见的观光之境。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