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回 转赴郯城(2/2)
糜竺道:“如果说当年你没有离开徐州,可能不会是这般景象吧?”
如果这样的安排能成功的话,陆仁即便是去了前线,在曹操的面前就可以推说自己在徐州的名声、人缘实在不好,强留在徐州只怕反而会引发出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代曹操招纳徐州本土的陈氏子弟,一方面这种在本土声望很高的豪族治理本土能够确保安定,同时还能为曹操彻底的拿下徐州做点先期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帮曹操招纳到一流的人才……陈群哎!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政治奇才,以曹操识人的能力,和陈群真的谈上了几句会不喜欢才怪了!
在前往郯城的大道之上,陆仁骑在马上举目环视了一圈恐怕得用“满目荒夷”这个词来形容的景像,一时心有感触,不由得重重的叹了口气。这才几年?当初好好的一个郯城,就已经变得与陆仁依稀记忆中的景像完全对之不上了。
吼完这几句,陆仁又在愤恨之下向下邳的方向竖起了中指,骂道:“吕布啊吕布,就你这样的人……**的不死谁死?老曹很多时候做事是很过份,但他好歹还知道适当的照顾一下百姓,你这家伙根本就是个土匪头子!本来我和你无怨无仇的还不想把你怎么样,现在看来不让你尸骨无存还真对不起天理了!我操你二大爷的,你的女人我抢定了!”
那三十来个陆氏子弟曾几何时见过陆仁发这么大的火?不过他们都也知道陆仁就是这么个心性,凡事一但冲破陆仁的底线,陆仁就会变得有些不可理喻。这不脏话连篇的不说,居然连抢女人这种话都说了出来。看看实在是不像话了点,某个陆氏子弟上前劝谏道:“家主,战乱之中人命如草芥,又何况于死者?到是适才家主举止失态太过,还望家主自重。”
(ps一下,陈群是颍川许昌人,按史料是在刘备“临豫州”时就辟为了别驾,而这个时候陶谦还没病死,所以陈群准确的出仕时期应该是刘备受陶谦邀请初屯小沛的时候。后来吕布偷袭兖州,陈群随其父陈纪避乱躲去了徐州,直到曹操攻灭吕布之后才被曹操辟用。陆仁现在就是处在曹操正在攻打吕布但还没有辟用陈群的这个时间点上。此外,书中的设定是是陈群一族本为徐州陈氏宗族支流,在颍川书院正值颠峰期的时候为了谋求仕途而迁居至颍川,去徐州避难属归还宗族,这样才能把陈群归入到徐州陈氏里去。)
“有没有搞错啊?我知道我在徐州的名声、人缘是不怎么样,可这些个豪族士子的脾气派头也未免太牛叉了一点吧?差人去请都请不来的……你们这些人,不给我面子无所谓,可你们也得给老曹几分面子是不是啊?也不想想如果只是我的话,我请你们干毛啊?”
一旁的糜竺望见陆仁长叹,拍马上前问道:“义浩,自你离开徐州,到现在有多久了?”
三人心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坐镇坐镇,你陆仁蹲在徐州城里充充场面不就行了吗?徐州这才刚从吕布的手中解脱出来,各阶层各方面的人都抱着一种静观的心态,谁都不会在这个时期有点什么举动,你陆仁只要在发下安民榜文之后治理好一下徐州城的治安工作,让徐州在这段时间里维持着一个平静的局面也就行了,其余的事又没真的指望你去做点什么出来。
陆仁郁闷的道:“唉,别提了!我不是在徐州负责打理许都的后继粮草并转运去下邳战场吗?我与糜兄都计点完毕了,就等着你过来与孙先生同守徐州,我再与糜兄押运去前线。我这两天还琢磨着单凭你与孙先生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想代曹公邀请陈氏子弟陈群出仕帮你们的,可没想到我派了人去人家理都不理,硬是连大门都没踏进去过一步!还说什么‘陆先生既有富国之才,又何需长文班门弄斧’,这摆明了就是看我不顺眼嘛!”
李典向陆仁问道:“陆兄何事烦恼?”
当年他暂居的小村虽然曾在曹操攻徐时一度成为一片废墟,但后来又有流民重新定居。但是现在却又已经变成了一片到处都是杂草的废墟。当陆仁好不容易找到了当初下葬李老与小平的地方,却发觉李老与小平的坟包早就被人挖开,就连尸骨都不知被扔去了何处。而看那挖掘的痕迹,肯定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好不容易找到几个躲在村中的村民一问,才知道是吕布的军士来村中掠夺的时候挖开的。
转眼数日之后的郯城府治之中,稍远些地方的人,恐怕都能听到陆仁抓狂的吼声。
只是这三位都不知道陆仁现在的心态。之前陆仁因为看到小村里的坟墓都被吕布军兵给破坏得不成个样子,一时气极之下想赶去下邳看看,看看吕布家伙是怎么死的,因此才想离开郯城到战场上去。
“……”三人心说你知道就好,谁让你以前大骂徐州众官来着?得罪了那么多的人,现在找不到人帮你了是不是?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