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回 政尼玛治(2/2)
这场事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还是先从曹洪这里说起吧。
对此曹洪先是向曹仁把陆仁逃税的罪证一列,以法纪之名一说,再推说自己因为曾与陆仁结仇不便出面禀报曹操,以曹仁的脾气马上就火冒三丈,拍着胸脯说一定会代曹洪禀报给曹操知道,并设法让曹操不包庇陆仁的罪过。但曹仁稍稍一想,却又觉得自己的情况和曹洪差不了太多,由他出面去向曹操说,诂计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想来想去,曹仁就把这些事转告给了毛玠。
考虑到这一点,曹洪知道只凭自然的话影响力不够,于是就拉上了曹仁。曹仁严明于法纪,比起曹洪更受曹操的器重,能在曹操的面前多说上几句话。依现在的情况,曹洪的人在有心之下查到的事情也只是一个片面,那对陆仁不怎么上心的曹仁又哪里会知道多少?
对他们来说,荀氏本来就是在颍、许一带最有影响力的世家,好不容易看到荀氏出现了破败的苗头,都等着荀氏一倒,自己的家族就取而代之的,可是陆仁的出现却使荀氏来了个大翻身。一句话,在谁都想当老大的心态作怪之下,这能令这些世家豪族接受得了吗?
只是曹操也好,陆仁等人也罢,本来见事情差不多都搞定了,却谁都没有想到会有人在这个时候把陆仁的这场事给捅了出来,偏偏还是在那么多官员的面前令曹操下不了台。盐铁之利是国之重税,难道真的要曹操大手一挥说曾答应过尽免其税就这么一笔带过去?庭下跪着的一大帮子人里可还有曹操亲信呢!这些人只是不明就里而已,曹操是不能让这些人寒心的。
又为什么要告诉毛玠?因为毛玠是司空东曹掾,管的就是对官员的选拔与检举。本来对官员的监督、检举应该是御史大夫的事,但现在朝庭中的御史大夫根本就没什么意义,所以这方面的事反到是由曹操这里的毛玠在管。而毛玠这个人是出了名的为官清正,由他来对陆仁进行检举比谁都管用的说。
这种话如果是别的人说出口,诂计镇不住什么人,但是是从荀彧的口中说出来,情况就很不一样了。荀彧本来就是名士,而且其道德品质在许昌的上上下下都是公认的,而他这样的人站出来为陆仁求情,不管是谁都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哪怕是那些不愿看着荀氏实力渐长的人,也得好好的掂量掂量在这种场合和荀彧作对合不合适。当然,这也给了曹操一个最好的台阶下……
毛玠正想争辩,曹操却一抬手止住了毛玠,转而向陆仁问道:“陆仁,孤问你,你可知道盐铁之税是不可轻免的?”
毛玠尚未及答话,荀彧就抢先开了口道:“明公明鉴!义浩虽有过失,但在下以为义浩并非是有意逃税,仅仅是无心之失而已!他是许都令,本就有足许都各方所需之责,去年许都铁货缺乏,他派出商队四处行商以购回铁货以补许都铁货之缺,本就在情理之中。只是他从未担任过此等要职,难免会有些缺失之处,加之明公曾许诺糜氏可免许都商税,他一时不明之下就一并免去了。至于说他贩运私铁一事,只怕是无从说起吧?”
至于跟着拜请曹操处罚陆仁的群臣,其实是分为两种不同的目的派别。一派就是标准的卫道士,像太尉杨彪(杨修之父)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这些人的眼中,盐铁业一向是由官府严格把持的重要物资与重税来源,而铁作为战略物资是绝对不能免去税赋的。陆仁贩运“私铁”还避开税赋,对这一类卫道士来说当然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曹洪在知道这些事之后到也没有马上就报知曹操,因为曹洪查觉到现在曹操正在开始对陆仁渐渐的倚重与信任。加上上次自己多少有些理亏在先,自己就这样禀报上去,很可能曹操会认为曹洪在有意的报复陆仁,从而不当成一回事。
状告到了毛玠这里,毛玠自然是要经手去查。而毛玠这一查,查到的事情和曹洪的人所查到的差不了多少,就是陆仁确实有逃税和私铁的事。再以毛玠的为人性格,自然就会在正式的场合向曹操提出来。曹仁和曹洪也是希望在这种正式的场合,当着所有人的面把陆仁的事给捅出来,使曹操碍着群臣的面子不能包庇陆仁。
这次糜贞贩铁的事,荀彧、刘晔、甄姜他们固然把持得很好,在明面上没什么会被人看出来的漏洞,但毕竟因为数量大,终究还是会留下些蛛丝马迹。曹洪手下的那些家奴既然是有心的在找陆仁的错,用心探查之下自然会查到些什么。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