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 试屯属众(2/2)
————————————————————
陆仁算了一下,荀彧调拔给他的粮食如果是按基本口粮来摊算,也仅仅是够三千人吃到明年的七月初而已,而陆仁自己只是在照本宣科,再说得难听点是在纸上谈兵的进行种植,因此陆仁自己的心里对能不能种好也是很没底的。在这种情况下为求保险起见,陆仁就把试屯人数锁定在了两千,加上李典带领的五百护屯军,就是两千五百人。这样一来,多多少少的在口粮上能够宽松上一点,不至于过得那么紧巴巴的。
说起来人数固然是召够了,但陆仁还是有些头痛,因为这两千多饥民里青壮男子的数目不多,换言之就是主要劳动力有些不足。
这说着说着,陆仁明显感觉到李典对他的态度语气有些变化,应该是由昨天的尊,渐渐的转为了现在的敬。稍一迟疑间陆仁便明白了过来,因为李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
不过再看看李典率领的五百护屯军,陆仁到又暗中松了口气。好歹这也是五百青壮,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手伸到这五百青壮的身上去。或许曹操和荀彧会安排李典带这五百人来,本身就是有这个意思在里面吧?
老实说,陆仁对自己去召募流民的事是没抱什么期望的,因为陆仁知道历史上的曹操在实行屯田制之初可是用了不少强制性的措施的。而那时的曹操在政治上是迎奉了献帝,因而有政治号召力;在军事上打跑了吕布和一堆杂兵杂将,因而有军事震慑力。可问题是,现在的曹操这两条都不具备,那自己想召募流民去屯田又谈何容易?要不是因为顾虑到这些,陆仁又哪里会找荀彧,请荀彧直接调人给他?
带着李典仅仅是转了几个地方,统计出来愿意跟着陆仁去屯田的人丁数字就已将近超过了两千人,闹得陆仁不敢再去召募了。到不是陆仁不想多召点,而是荀彧给陆仁交过底,能调拔给陆仁试屯初期的始动粮食不多,毕竟曹操这里还要和吕布干仗,从陈地转了一圈掠回来的粮食主要还是得作为曹操的军粮来使用。
李典向陆仁一拱手:“既然蒙兄台不弃,典就不造作了。陆兄!”
陆仁摆手笑笑,心中暗道:“这样也不错,算是各有分工吧。我对带领军兵这方面的事完全是个门外汉,没个人帮帮我就肯定会出问题。出问题事小,要是误了屯田的事,曹操和荀彧还指不定会怎么整我。就算他们不怪罪我什么……”
李典在一旁道:“陆校尉何故轻叹?”
想到这里,陆仁又想起了那天在东阿附近看到的那一幕,眉头不由得紧皱了起来,暗自摇头道:“做人不能没心没肺到那种地步。那些大事我是做不了,可是留下点正确的农业知识,让这个时空的人少挨点饿,至少可以少发生一点那样的事,我却是能够做到的。现在有个李典帮我处理这些我不擅长的事帮我管着,我能省事省心,同时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种田的事上面去。其实我也没种过地,只是在照本宣科,是得多集中点精力多注意点。”
陆仁取过了图样展开道:“还能干嘛?当然是抢时间去试屯之所开地挖沟。”
陆仁扬鞭一指:“屯田只凭你带的几百人又哪里够?本来我是想请荀公调拔的,可荀公却说要我自己去召募。没办法,只好在开春之前自己去召募了。前面几里的地方是之前饥民们的流居之所,我们就是去那里看看能不能召到些愿意去屯田的饥民。”
此外曹操这里正在准备再度举兵攻打吕布,鄄城、范县、东阿三处的青壮军兵基本上都调走了,剩下的也要保守城池,不能轻易抽调。自己有地的农民,亦或是那些地主家里的庄客僮客又调动不了,陆仁能够召募到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三日之后鄄城的北门,两千多饥民已聚集齐。而在这三天里,陆仁为了让这些饥民心安,也请荀彧先拔出相应的口粮给这些饥民就食,同时让李典带上那五百护屯军开始对这些饥民进行相应的管制。
想到这里,陆仁先前看见自己这两千不太像话的屯田人马时的郁闷心情也一扫而空,人在马上很装13的扬鞭一指,喝令道:“众人听令,出发!”
李典“哦”了一声点头称是,陆仁却在心里暗道:“你懂个屁!最多也只是懂了一半。我之前在饥民那里得来的情报是假的啊?现在的中原地区没能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除了太过奔放的种植,对水稻的护理远远不够之外,最大的原因是水稻旱种!人要是水份不够就会变成僵尸,缺了水的水稻那叫僵稻。蔫不拉及的能长出什么来?我现在去开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那些旱田给转变成适合种植水稻的水洼田。”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