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简易大棚(2/2)
王亮那身汗比哥哥出的还多,毕竟他年纪太小的,加上今天穿得多,天还好,大太阳,风小,这么一忙活,满头满脸的都是汗珠子。
不过这些和王伟没什么关系,他也顾不得考虑这些东西,他现在头疼的是怎么筹齐盖大棚所需要的那些材料。
首先先是确定了一个范围,家里竹竿不多,就决定了这个大棚不可能有多大。主要就是先可着那畦已经被冻的不像样的韭菜来,剩下的有多大地方算多大地方了。
“这儿不蒙地膜了吗?”
又是半个来小时,整个大棚就算是完成了。虽然从外面看,这东西实在是简陋的过分了,甚至在人家专业认识眼里根本不能叫大棚,但是王伟自己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
王勇打量着自己了大力气弄出来的大棚,美呀!至于弟弟的功劳,他那么小,能干什么啊?最多也就是打打下手,能有什么功劳?
“哎!缺东西怎么盖呀?什么都没有,咱们拿什么盖大棚啊?”
决定用地膜代替大棚薄膜之后,根本不用王勇去外面找,弟弟领着他在到发现地膜的那个地方一看,好家伙儿,措措有余啊!
别的不说,大棚所必须的塑料薄膜就不是在这个时代的农村弄够找到的。即使普通的塑料布那也是个金贵的东西,家里不可能让他拿来瞎折腾。
其实不然,首先这东西太薄,一戳就破,根本就不顶用。再说了,这玩意宽度不够,一般来说也就一米多点的宽度,这么窄怎么盖大棚啊?
“蒙!你去拿点过来。”
“哥,还有地膜没蒙上呢?”
“嗯!”
因为,那个时候,当兵退伍找工作很容易,只要不挑根本不发愁。至于什么老保金农村人也有,只是少一点罢了。但是别忘了,农村人有地啊?
那一边虽然好没有到头,但是因为挖了一个坑,里面半坑的油粉(白薯粉碎后淀粉过滤剩下的一种东西,也可以食用)。
接着哥俩一块把家里的那捆竹竿从院子西边的棚子(储物间)里搬出来,王勇踩着凳子把竹竿搭在葵杆上,然后用绳子绑好固定。
看到哥哥不打理自己,王亮十分的委屈。自己找到了塑料布了,可以盖大棚了,怎么哥哥一点也不高兴啊?
“走,先回屋里歇会儿。”
王伟早就看到了,弟弟手里拿的那一团塑料薄膜。王伟一看就翻了一个白眼,这东西怎么可能用来盖大棚啊?
这个时候大棚在本地可是稀罕物,别说见了,估计一般的农民听都没听过。这玩意在九二年的本地绝对是高科技,高大上的东西。
王亮一脸期待的样子,让王伟把刚到嘴边的泄气话咽了下去。算了,凑合着试一下吧。反正也不能盖一个后世的那种正规大棚,那不现实。
还没等王伟想明白弟弟说的是啥意思呢,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接着王亮就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团白色的东西。
城里那些公务员都纷纷下海去淘金了,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就连村里的那个因为在七六年地震出生的时候脑袋受过伤,有点不够使的震生也能跟你说上两句。
王亮仰着小脑袋看着哥哥,十分的期待。尤其是哥哥答应他会给他留一块地方,给他种几棵西红柿,黄瓜秧之后。
虽然如此,可是吃公家饭在农村人眼里那仍然是高人一等的,这一点,哪怕是二十年后很多人过的要比那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滋润的多了,大家的观念依旧如此。
“缺东西?缺什么?”
“有了,有了!”
“嗯,那是下雨的时候用来盖粉面子(甘薯淀粉的本地叫法)的。”
一想到能够吃到比白菜土豆好吃的多的洋柿子和黄瓜,这个小屁孩嘴角就不自觉的留下了哈喇子,擦了几次都没擦干净。
“好了!剩下的就是把地膜蒙上了就好了!”
歇了半个来小时,又灌了一肚子凉水,王勇这才带着弟弟来到院子,尽量找那个长的地膜,一头搭墙上,一头扯到架子的另一头,用土埋上。
一个简易大棚罢了,自己是不是要求太严了?算了,就当陪弟弟玩一把,就用地膜试一下,成了固然好,不成也没啥损失不是?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