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回 问玄学怀川话西游 出妙招邵…(1/2)
待送走了圣驾,洛怀川总算长舒了1口气,揉着快饿憋的肚子吩咐魏胜道:
“去,再备1桌酒席来。”
魏胜答应着去了,大家重新围坐在1处。孙无择望向洛怀川道:
“川子,我问你,你与孔家签订那份契约之事,先前如何未闻你说起过?
还有替换菜谱之事,也瞒着我们,我如何发现竟越来越看不清你了呢?”
洛怀川被他问得不好意思,嘿嘿1笑:
“无择哥哥,非是我有意隐瞒,乃因孔子曾曰: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况且也不知白矾楼中是否混有清风楼的眼线,1旦被人听去,岂不前功尽弃?”
“川子,说到此,我到想起1句话来,说的是‘道不传6耳,法不传非人’,此刻正好无事,不妨请邵先生与我讲讲如何?
1旁的怀月插言道。
邵雍闻言,点点头,问:“不妨说说看,怀月姑娘是如何理解此话的?
“哦,自然是传授道与法时要保密,以防被第3人听了去。”
“非也,非也,此乃极大的误解。欲彻底明了此中真意,先需明白何为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乃宇宙之本源,不可得、不可知、不可思,不可议。
无形无相,无声无臭,无方无所。放之则弥6合,退之则卷藏于密。
道既如此,唯证相应,又岂能是靠耳闻来传授的?故孔子方才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
说完了道,且说说6耳是为何意。窃以为,1则,指第3者、也即外来介入者。
2则,佛家有眼、耳、鼻、舌、身、意6根之说。6根对色、声、香、味、触、法6尘而得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6识。
此6识乃为不能常住之生灭缘起的假象,亦为1切苦厄烦恼之本源。
故欲明心见性,了然万法本空之理,应以般若智,返观内照,非为他人传授可得。
以上,即为从佛、道两家所解之‘道不传6耳。’诚然,世人对此各有精言妙论,只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洛怀川1面细细品味邵雍之言,1面微微颔首。猛然却想到1段故事来,遂下意识言道:
“《西游记》里有只6耳猕猴,据说此猴犹善聆音,即便与千里之外亦能闻得1清2楚。
后来看了经典方才晓得,所谓6耳猕猴者,实则乃指喜、怒、哀、乐、恶、欲之6识也。与先生说的倒颇似同1道理。”
“《西游记》?6耳猕猴?我自诩博览群书,并未曾听闻有这样1部。你不会又说是从哪部野史中看到的吧?”
邵雍闻言,盯着他上下打量好1番,那样子竟如不认识的1般。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