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208大企业的套路(2/2)
国内去的大企业基本上是围绕上述题材发展的。修桥铺路开荒种田,接下来就是搞房建。
当地做工程项目,按照当地用工法律规定,用1个国外劳工就要对应10个本国劳动岗位。然而这10个人能干的活和效率基本约等于一两个国内工人。所以每次签订工程合同,谈判用工比例的时候是重头戏,国内大企业一般会为了多用国内劳工而努力。
忽悠概念,林若妍最擅长了,何况原书情节里大略都提到了。
林若妍这些时日在当地亲眼看了不少住宅项目,老旧小区都是发达国家给造的,大多数是商品房,给老外或者是当地有钱人住的,这样的楼也有一些烂尾情况,规模总体都不大。
所以目前执政党会做一些务实的事情,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切实得到好处。当地人缺什么呢?住房和工作岗位,这两样很刚需。而平地造新城,同样的配套基建也必须能跟上。
刘老板很喜欢林若妍这样谦虚的态度,不像有些做大买卖的后辈年少轻狂,他就多说两句:“袁总那边大合同只是草签框架,他愿意带你来,就是希望能借力,把大项目全拿下。你讲的理念打动了他,同样也能打动当地管理层。为民谋福利是好事,看你到时候怎么说,能让双方都更感兴趣。”
所以说是一周工作五天,实际上一周也就是四天半能出勤。工作效率啥的就更不用说了,当地体力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技术能力很有限,也并没有国内农民工的刻苦钻研精神。
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是截然分开的,体力工作者基本上是周发薪酬,也有工会的存在,定期组织活动和企业谈判涨薪。周发薪酬的特点就是周五下午发钱的时候,人的出勤率最高,领完工资当天下午的活没干完人就基本都不见了。
“那我其实是来蹭好处呢。”林若妍若有所思,“啥也没干,就得了这么好的机会,我心里越发没底了。”
林若妍要搞房建项目,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岗位这些用工比例细节一定要提前测算好,否则项目就会很慢。
她见过当地机场旁边一栋楼,看起来结构已经封顶了,里面也有人在施工,一问才晓得,那栋看着不到六层的小型办公楼居然盖了五年都没有完工。这种规模的建筑就算内部全豪华装修,从开始挖坑到装修交钥匙,给国内工人一年左右怎么也都做完了,南方地区七八个月也是能抢出来的。
当地气候这么好,完全没有什么冬季施工烦恼,怎么能一栋小楼盖五年?不过当地工人效率就是这样,全用当地人盖楼就不能着急。
建设要快的关键点在于用工,那么好和省,当地是怎样的标准呢?
三更第二更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