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大学的变化(1/2)
“你别分得太清楚,分得太清楚就见外了,我只有一个弟弟,我不帮你谁帮你。”
宣传单主要内容是《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其中一段话引起王桥高度注意:“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毕业后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奖学金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这样,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
上午9点,李仁德驾车来到华荣小区楼下,带着亲家夫妻到山南公园游玩。王桥不愿意跟着几个中年人游公园,寻了身体不舒服的借口留在家里。他在窗边看着小车走远,正准备出门,接到姐姐王晓的电话。
“山南建设银行”桌前围了厚厚几圈同学,他们表情严肃,手里拿着简历,奋力朝前挤。
王桥走在最后面,暂时没有把“在大学自己养活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免得增加母亲杜宗芬的心理负担。
在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一幢大楼外墙悬挂着一副不太起眼的标语——山南首届大学生双向选择会。大楼入门处有一块牌子——山南市人才交流中心,牌子下面是人才交流中心示意图。
李晶感觉有人驻足桌前,抬头看了一眼,随口道:“这是我们公司的资料,你可以看看。我们虽然是沙州的国有企业,实力还是很强的。”
王桥道:“关键是要能治病,不能治病,再便宜有什么用。”
“如果真要做生意,那一定要选准项目,启动资金我可以提供,但是不能太多。”
“二娃别想着去打工,认真读书的收获比打工强得多,这是我的经验。我还有点积蓄,虽然不多,供你上大学足够。”王晓其实也不宽裕,除了李银湘留下的房产以及基本停业的装修公司外,现金只余下八万多,这还是赵海所资助,但是她不想把困难告诉父母和兄弟。
(第八十章)
“你出去吃饭的自由都没有?”
放下电话,王桥想着姐姐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暗自摇头。他出门后,沿着东城区的街道漫无目的胡乱闲逛,寻找赚钱灵感。
九十年代以后,山南城区如气球一般迅速膨胀,西部城区由菜地稻田变成了宽阔公路、厂区和楼房,地下被挖开,安放了密如蛛网的市政管网,重要机关大多搬迁于此,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东部城区作为传统老区,城市建设明显落后于新区,街道狭窄,房屋破旧,但是在商业、文化、教育上仍占据明显优势,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王永德、王桥和杜宗芬三人回到王晓在华荣小区的家。
杜宗芬道:“现在企业不景气,效益不好,说破产就破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家要多存点钱。”
王桥反复琢磨:“从宣传单的意思来讲,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学校却不再统分统配,而且还要交比现在更高的学费?他妈的,这是什么世道!”
晚餐过后,李仁德热情地邀请王家人都住在张家。王永德不愿意过多麻烦亲家,婉言谢绝。
另一家名为“沙州建投”虽然在桌前写着“国有一级企业”的介绍,由于不是“山南”开头的企业,与山南建设银行相比显得门庭冷落。“沙州建投”桌后坐着一位衣着端庄又不失时尚的年轻女子,她低头看着手中资料,并不理睬走来走去的学生们。
李仁德、吴学莲、王晓、李安健回到省政府家属院。
几项检查结果在下午两点以后才能拿到。一家人在医院外面吃了便餐,两点后去拿了结果,再找医生诊断。下午四点治疗结束。王桥手中提了一大包药片、药剂,杜宗芬一脸沮丧,唉声叹气地道:“我怎么会得这种病,要好多钱。二娃马上要读大学,大妹公司不景气,我以后不在省城治病,贵得咬人!”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