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陈诚三炮起家(2/2)
仅仅像何旅长那样弄弄旗帜,故事就不算太精彩,当然也不会把用兵非常老到的林中之虎给吓跑。敌军步步进逼,蒋介石在炮兵阵地上声音沙哑又如枭鹰般尖叫着,吼骂着:“娘希匹,你们的炮兵是干什么吃的,炮弹都他娘的哑巴了吗?”说罢,又用手中的皮鞭力气不大不小地朝陈诚的后背抽去:“你这个炮兵连长不会想想办法,把炮杆架起来大大看!”
陈诚听了,心中一万个不高兴,很想回骂几句这个混球校长,因为自己右臂都挂彩了,伤痛得本来就让人感到很吃力,不过还是得咬咬牙关,这时候就算稍微表现出一点对上级的不满,都只会让本来处于万分不利态势的学生军又因“内耗”而消减原本就不多的总体力量。陈诚不作声、不作气就飞步上了炮台,亲自操着炮柄瞄准一伙人口密度较大的敌军,“轰”的一声,这一炮居然打响了!
当时的形势可谓千万分之紧急,作为前锋的第一营第二连已被缴枪数十支,俘虏也有二三十个,第一连、第三连也已开始后退。林虎军都已占领了曾塘村,直向教导第一团阵地中央冲杀来。敌军如黑压压的一大片一大片云朵,成堆成堆地向前扑动,其前锋军距离第一团团部指挥所仅剩二、三百米,而且炮兵阵地就在团部旁边。但陈诚刚才那一炮暂时遏制住敌军嚣张的气焰,让那片凶恶的大黑云闭上嘴巴并暂时歇下脚来。
真是出乎意料得有如神助,可能是因为山炮也像个大老爷们,停歇了一段时间,撞针经过冷却后又恢复了原有的硬度,也就是战斗力得到回升和恢复,这一炮不仅打响了,而且命中一堆正在向团部指挥所进攻的敌军,这就把他们那些自以为可以抢得首功的“叛军”打得死的死、逃的逃;陈诚再接再厉地打响第二炮,向村东端发射,这恢复威力的山炮又现当时的神勇,迫使敌人纷纷退入曾塘村;这第三炮,陈诚打得过瘾了,以曾塘村独立的一棵树为目标,又毙敌20余人。
在炮兵连长的亲自带动下,全连6门炮一齐打响,一时声威大振。旅长何应钦见战局有所转机,随即命第二营营长刘峙率总预备队第六连,端起刺刀向敌阵发起猛烈地冲锋,真叫在场所有学生军都有一种复仇的快感,总算出了一口一直被动挨打的恶气。陈诚仍是谨慎积极地指挥着炮兵连队,继续以炮火掩护步兵追击。突然响起的隆隆炮弹以及搞得尘土四起的翻翻旗帜,让敌军各级军官认为学生军的大批援军赶到,只好且战且走。战至中午时分,曾塘村遂为第六连所占领,第一团团部以及左翼转危为安,胜利的天平猛地就朝黄埔学生军这边倾斜。
五十六 旗帜
孙总理的逝世,就像黄埔学生军心中的旗帜已经倒下,自从黄埔建校开始,校中本来就有持两种不同主义的师生,但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北方的形势也相当不容乐观,反直三角同盟只有两角在主持北京中央政权,这次再度充当“为他人作嫁衣裳”角色的冯玉祥再度蠢蠢欲动。不过,胡景翼雄踞中州河南,会集苏联、国共两党人才,又将革命风暴引到北方。
陈诚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获得各方极高的评价。据后来国民党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在总结棉湖战役的经验时称:“当林军突破正面之际,距第一团团部及炮兵阵地不过数百米达,此时炮兵即变换目标,向敌第一线之散兵射击,一发而敌之前进散兵退却,再发而敌正面全数退却,因之全面转危为安。此可知炮兵虽在近距离,果能沉着射击,亦能收极大之效力。”战后蒋介石也是感叹唏嘘不已:“棉湖一战,以教导第一团,御万余精干之敌其危实甚;万一惨败,不惟总理首创之党军尽歼,广东策源地亦不保。其中,何应钦指挥作战兼有勇谋,首功当属陈诚炮兵,真是总理在天之灵的保佑,才能让全军度过一劫。”何应钦也一直将棉湖之战作为平生最为得意之一笔,几乎每逢3月12日,就把此役爆发之日当作纪念日,当面宴请参战的黄埔师生(当然是后来同为国民党阵营的师生),一为缅怀孙总理,一为纪念此艰苦卓绝之一役。宴席中,陈诚靠三炮起家的美名也一直被乐道被传颂下去。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绝对是以多数人惨烈的牺牲换来少数人无上的光荣和筹码,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悲剧性。蒋介石、何应钦和陈诚对于棉湖之役非常得意,都将其视为自己起家或者奠定军界地位的一架登云梯。其实,回顾起来,还是让那些历经这场战役的人心怀颤栗和悲壮,这次战死沙场的黄埔学生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足有三分之一多的比重,年纪轻轻就殉命疆场,不得不让人感到痛惜。在后来的日子里,国民政府为东征阵亡烈士建立纪念坊以祭奠烈士的在天之灵,作为校长的蒋介石也不忘多次在此悼念,算是校长对于他们亡魂的一种敬意和缅怀。棉湖之战,黄埔师生的奋斗激情,让林虎部日后也是闻风丧胆,不多日,东征军的先导部队继续攻克五华,夺取兴宁,陈炯明的老巢梅县也没多远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