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苦酒自酿(2/2)
“还是试一试吧,事不宜迟,快给他打封电报。呃,就说授予他弼德院院长一职,负责辅助教习储君,相当于东宫太傅。”
张勋、康有为、王士珍一帮复辟的“肱骨之臣”商讨着该如何应对各方的反对,现在就等着徐世昌的电报回复了。
大概过了小半天的样子,徐世昌的回复来了:“天祚圣清,复正大位,群情欢洽,功在老臣。世昌素以维持国家,尊重皇室为主旨。幸际昌明,亟思展觐,但以衰老余生,时当炎夏,病魔困扰,稍缓时日,再图趋教,并非托故,当蒙见谅。”
“静观其变,两头敷衍”康有为性急地噘道:“这人在投机一面与袁世凯其实无二。”
可话音刚落,一架飞机轰鸣地飞了过来,投了两颗炸弹又呼啸地飞走了。紫禁城东六宫的延僖宫正房檐角被炸毁,消息传来,复辟大臣连着溥仪都大惊失色。紧接着,北京警察总监带着一大队黑衣警察来到紫禁城内,一大堆外国士兵也跟随在后面。接着,外国领事和军官前去同张勋商议,一词一顿的生疏中国腔说到:“你们最好不要在这边开火,万一走火,我们的军队可是有权力展开自卫。”
“就是啊,辫帅,我不管你搞什么皇帝还是搞什么总统,希望你给个面子,北京终究是一国首都,各国使馆又都在北京,如果战事一开,受到他们的干涉那事情就糟糕了。您可不要忘了庚子之变(八国联军侵华,并攻入北京城)啊!”
刚才大伙还惊魂未定,现在中国警察和外国士兵都来了,这更让张勋等人紧张,没办法,只好先派军队到郊外去拦截反对复辟的北洋军,可兵力太少,况且人家是三路来攻,这让他们一班清廷忠臣急得砸开了锅。
“不行,军队还是要派出去的,分四路,各派一千军士去阻截北洋军,另外一千守卫皇宫护驾。”张勋在急急忙忙中还是下达了命令,他认为这是果断之举,不然情况会更糟,只能说是坐以待毙。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这先前的北洋六镇(后来镇改成师,并有很大补充)的主力大部分掌握在段祺瑞和冯国璋手里,这支号称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军队自袁世凯小站练兵以来还真没有打过败仗。不管是武昌起义那年镇压南方革命军,还是赣宁之役那年歼灭南方国民党军,主力部队都不曾败过,要不是段祺瑞、冯国璋当年不反对袁世凯称帝,如果真是派上用场与护**好好干一仗,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刚及接触,不管是军队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是在作战心理以及双方士气上,短程相接的辫子军很快就败下阵来。看来,这些年来,北洋军的威力真不是吹出来的。
段祺瑞也很快抵达北京,而且一来这先前的帝都皇城就虎虎生风,下达格杀令,凡是有辫子的,不管是市民还是张勋逆军,一律就地解决。这样,虎帅段祺瑞的军队将只顾逃命又来不及剪去辫子的辫子军士兵追赶到各大胡同,就像老鹰捉小鸡般扑杀。然后段祺瑞又出示布告安民以维持社会稳定。
光做这些还是不够的,段祺瑞和他后来所谓的“皖系四大金刚”勒云鹏、徐树铮、傅良佐、吴光新以及倪嗣冲、曹锟、梁启超商议一番后,决定与各国公使接洽,托他们向张勋转达四项停战条件:一、取消帝制;二、解除余下定武军(也就是张勋的辫子军,主要驻扎在徐州一带)的全部武装;三、保全溥仪及皇室成员性命;四、维持清室优待条件。不过,附加两条,其一,通缉张勋,因为这人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其二,黎元洪必须下台,理由是这人引狼入室,差点导致共和被颠覆。
苦酒自酿的张勋得到停战条件,相当悲愤,虽是万不甘心,可自己真正感到回天乏术:北京前方被段祺瑞这只猛虎攻击得溃不成军,后方的老巢又被冯国璋派大军围困,这让他想起了同为江西人的南宋末年的丞相文天祥那种孤忠刚直的风骨:“哈哈,就算一死也有脸见大清历代圣皇,我张勋死有何惜?哎……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身边的守卫问他该如何是好,张勋一脸悲怆:“我身可死不可降,大不了,来自何处就回去何处呗!”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