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雄武豪迈(2/2)
袁世凯沉思片刻就答应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北洋之龙”的王士珍被任为总统府一等参议兼陆海军大元帅府统率办事处处长;拜把子大哥徐世昌被任为国务卿,在北洋同人中享有极高声誉和威望的徐世昌还被他们称为“徐相国”。就在这一时间,北洋文武大员又是济济一堂,蔚为大观。
江苏督军一职本来是由张勋担任,但这张大胡子喜欢靠纵容手下将士来为其卖命,结果,一向嚣张跋扈的部下居然在一次交涉中开枪打死了几名德国和意大利驻南京的领事,闹得国际舆论上沸腾不止,各国领事实在害怕重蹈覆辙,便联名给北京政府递交一份外交案,说是张勋无能力保证各国领事人身及财产安全,急切要求改任其他人,这就是名动一时的“南京交涉案”,张勋也只能破口大骂“恨铁不成钢”,后来不幸怏怏地请求引兵退守徐州。这样一来,早就对江苏打定主意的冯国璋迅速见缝插针地向袁世凯申请驻扎南京,袁世凯只好顺水推舟地答应,作为其在赣宁之役中的汗马功劳。
坐拥江苏这块富庶之地,再加上掌握四个师的重兵,冯国璋的地位举足轻重,当然,老袁也没有忘记他。喜欢打主意的袁世凯眼珠一转,便计从心出。跟几个懂点事的老婆商量一番后,就决定让袁家的家庭教师周砥嫁给冯国璋。其实这是他老袁的惯用伎俩了,很多重臣或者拥有重兵的将军,或者跟袁世凯是拜把子兄弟,或者跟袁世凯是姻亲,反正多多少少会沾亲带故,以此来维护其掌权统国。
“这注意还真不错哇,华甫那原配夫人都病丧多年了,是该续续弦啊!”
“就是啊,周姑娘模样标致,温婉大方,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人,那还真是配得上。”
七言八语之下,袁世凯还是铁下心决定了,这样也可算得上是华甫的亲家。说办就办,袁世凯亲自为两方说媒,周姑娘起初还真是不想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半老头子,但实在经不起袁世凯和七八个夫人的软磨硬说,还是答应了。冯国璋起初也是认为事情不简单,正掂量琢磨着,袁世凯给周姑娘的嫁妆都送过来了,整整120担金银首饰、珠宝玉器和名贵的古玩字画,看得这贪财的“北洋之豹”冯华甫眼睛都直了,稍加思索后便答应了。好个乖乖,这婚礼举办得异常热闹,不论是嫁妆的无比贵重还是所请嘉宾中名流之多,都足以惊动大江南北好多时。看到那周家姑娘,冯国璋眼睛瞪得更直。财富地位、如花美眷应有尽有,直教他感叹做男人做到这个份上,此生足矣,此生足矣!
接下来的时间里,当然是鼓动其他要员继续为其忠心效力,各种手段与伎俩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袁大头做不出来的。自此,劳心费神好一阵子,袁世凯才真正觉得政局稳如泰山。
对于同日本人的通力合作是袁世凯本人非常看重的,他认为东洋人自明治维新至今已然已成为世界大国,第一要向这个迅速崛起的邻国多加学习,第二要多靠这个国家的扶持和帮助,其他列强虽然更有实力,但多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对于自己先前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所受的溃败耻辱也没有“记仇”,当然,这是当时有志之士的共识:“师夷长技以制夷”,更何况颇为开明的袁大总统虽然被无端指责为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的小人,可自他执政以来,他的布政总体纲领虽悖于民主共和,但建国方略基本是维新变法的翻版,这也是康梁等维新大佬加入袁世凯政府的最大原因。
东洋人自然也是看准了这个能够把持中国大局的实力铁腕人物,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见袁世凯,不顾国际外交惯例,竟直接向袁世凯递交了一份共有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北洋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袁世凯怒了,一个小小的公使居然如此无礼,他正要发作,却被杨度用手臂拦住:“总统,对于这种人用不着您亲自出面,让我来。”说完,杨度走到日置益跟前,义正词严地说:“你这个公使也太不懂事了吧?这个再怎么也应该先交到我国外交部那里。”
日置益一脸冷峻的表情地回复:“在日本的舆论中,关于对华政策,有许多过激的意见,对于煽动革命党以谋颠覆政府的说法也不是没有。这个提案只是两国合作的初步方略,为了不引起必要的纠纷,还是请袁大总统尽快同意。不然拖至日后恐怕会导致许多意料不到的事情。”说完,他就把文件强行留到袁世凯那里,转身就走开。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