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2/2)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那年轻的副官吓得哑口无言直打哆嗦,面色发紫地用眼睛中的余光看看黎元洪。
“你们这是何苦呢?难道你们就看不清全国的态势吗?我要是贸然参战,无疑是让三楚子弟去送死,我也是湖北人啊!你们真要是看不惯我这个都督,老子不干了,你们谁想干谁去干。你们倒以为我这个都督当得轻松!”语气越来越暴躁的黎元洪把帽子一甩,然后拿出督印就离开了都督府。
众人在这片刻之间就都愣住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看见黎元洪发这么大的火。那个副官却是不依不舍,冲过去拿了督印就朝黎元洪追去,还边喊:“都督,他们不懂你,难道我还不懂吗?湖北不能没有你啊。”
“哼哼哼……哈哈哈……”,一阵奇怪的笑声突然在都督府响起。众人循声看去,原来是孙武在仰天苦笑:“翊武兄要是在,事情就不致如此。振武那小子要是还活着,估计早就带着人马跟袁世凯干起来了。”
当初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威震华夏、惊动四海,而如今,众位首义元勋走的走,去世的去世,无权的无权,苦笑的苦笑。听到孙武的感叹,大伙不胜唏嘘、黯然神伤。
年纪稍长的邓玉麟也是忍不住怅惘叹息:“无所谓,无所憾!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宿命了。大伙想干嘛就去干嘛吧,我看我这身老朽的躯体也经不起折腾了,不管是他袁项城胜,还是他孙中山赢,我是起不了半点作用了。哈哈,现在留着这身子骨正好卸甲归田。”
吴兆麟一听到“卸甲归田”这几个字,不知不觉竟忧从中来,武昌起义那阵,他的家人都被丧心病狂的清军给杀害了,现如今踽踽一人独行于茫茫人世间,悲怆的无牵无挂中其实还有着无尽的惦念和回忆。“哎,也罢,也罢。邓公所言极是,我们的使命或许真的结束了。我想回到乡下,尽力为乡亲办点实事。诸位,我们也难得共事一场,不妨今宵喝他个痛快,往后各走他路,相忘于江湖。”
“痛快!反正我们在这个都督府也起不了个屁作用,留着也是多此一举,还要一老看人眼色。走吧,我们今晚去找个酒店,来他个不醉不归,管他谁胜谁败。”孙武也兴致高涨地响应着。
说干就干,孙武一行人辞掉湖北都督府的本兼各职就甩手走人了,任凭黎元洪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再怎么劝留也无补于事。黎元洪本人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地宣告中立,与远在西南的蔡锷遥相呼应。
在随后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孙武自行隐退,回到夏口半耕半读以度晚年;邓玉麟在武汉办起了“辛亥革命烈士遗孤”和“辛亥革命子弟学校”,算是为辛亥战死的忠烈义士照料孤儿;吴兆麟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号召筹款修建水利、交通等设施来造福一方;本来想要追随黄兴到南京起事的熊炳坤也退出江湖,自此,武昌首义元勋除蒋翊武不知所在外,基本上全部退出军政界,像一朵朵曾经掀腾过的浪花,渐渐淡出这个波涛汹涌的历史海洋中。
李烈钧直是按捺不住激愤的情绪,得知马继增屠杀沙河镇镇长和三百乡勇,当即以此事电告全国,号召凡有血性与良知的军民人人得而诛之。马继增倒是会讨巧,接连发电报给师长李纯以及袁世凯,说那镇长和扮成乡勇的叛军企图绑架威胁他,为了战局胜利和鼓舞军队士气着想,便不得已而出此下策。李纯也是非不分,一而再地为马继增开脱,袁世凯自然是袒护自己正在前方的部下,还扬言李烈钧诈术不够高明,向全国澄清此事。
“我李某不亲手杀了马继增这个王八羔子我誓不为人!”李烈钧满腔愤怒,不顾在场众人劝阻,硬是跨着一匹马就朝前线奔去。士兵见司令官亲自上场,群情激奋、摩拳擦掌,急切想与袁军决一死战。
黄兴也是加紧运作,致电江苏都督程德全劝其宣告独立,立刻起兵讨袁。那个“挑瓦都督”(程德全本是清廷江苏巡抚,辛亥革命那年见革命党人声势日渐汹涌,便挑去巡抚衙门的牌子,挑的过程中,掉下来几片瓦,程德全被瓦砸得吓了一跳,因此得此称呼)认为起兵对抗是太激烈的事,不能草率啊。心急的黄兴得到如此回复,很是不满,亲自到都督府去勒令程德全宣告独立,自己亲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又令江苏第一师、第八师渡江,沿津浦铁路北上,同驻扎在徐州的第三师所部回师,共同抗击北方而来的袁军,不准其南下。江阴要塞司令吴绍磷、要塞第二团教练官程凤章和讲武堂副堂长薄鉴因反对独立抗袁而被黄兴下令缉拿枪毙,随后算是官兵齐心,一致反袁。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