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安徽与河南(1/2)
王世虎从辫子军降将摇身一变成了一省督军李默涵用人不拘一格的美名算是传遍了天下有些年纪大的老者甚至将他比作三国的曹操当然指的是用人方面
王世虎也是传统型的属下深深感到李默涵的知遇之恩一上任就在安徽开始大展手脚坚决、彻底、不折不扣地这行每一项指令
安徽的发展计划是从蚕桑入手的
蚕丝业在中国历史上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但长期以來属于农民的家庭副业技术、设备、管理均陈旧简陋中国土法剿制的生丝粗细不匀胶质坚硬运销欧美后需要经过再剿才能适用于机器织绸业随着生丝外贸的不断扩大这一严重问題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引人注目
就在中国蚕丝业生产抱残守缺徘徊不前甚至产品质量有所下降的时候国际上一些蚕丝业原來并不发达的国家开始注意进行改良早在中世纪意大利就发明了“拈丝”的工序即把丝拈成股以便可以经得住纺机的拉力18世纪初这种技术传到英国并被广泛使用1828年法国“发明共橪制丝器械使里昂积丝业一异彩”
尽管意法两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从未撼动过华丝的霸主的地位但它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改良则远远走在中国的前列并对中国蚕丝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说意法蚕丝业改良的兴起表明中国蚕丝业在生产技术上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日本蚕丝业的迅猛崛起则表明中国蚕丝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日本蚕丝业向來不如中国明治维新以前只有少量的蚕种和土丝出口日本政府对此不重视“且有提高税率及取缔出口丝商之谬举”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朝野充分地认识到蚕丝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使日丝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1870年日丝输出量为7000担仅及华丝输出量的七分之一此后迅速增长到1909年日丝输出量达135000担超过了华丝输出量而在国际生丝市场上跃居霸主地位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对于古老的中国蚕丝业是一个莫大的刺激
因此李默涵在山东执政之初就把大力发展山东的蚕丝业作为暗中与日本角力的砝码但是山东的蚕丝是柞蚕丝质地远不如桑蚕丝來得好而主要出产桑蚕丝的苏南和浙江一带又不在李默涵的控制之下因此山东的蚕丝业虽然奋起直追但是依旧无法对日本的生丝产业构成危险如今李默涵得到了桑蚕丝基础深厚且良好的安徽省便决心将安徽的桑蚕丝业变成中国有力地回击日本经济侵略的武器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