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姚兴败走但求一战,陇西进军却待秋时(5)(1/2)
姜孝看谢瑍突然驻足,先是西望,后是回望。听到那句轻声自语后,仍然懵懂不解。虽然不知谢瑍想什么,但肯定是心有所感。故而等谢瑍摇头时,才上前道:“大少爷,天水古来名胜不少,不知大少爷可有兴一游?”这姜孝纯粹是转移注意力之招法。
谢瑍先是一愣,接着就明白了姜孝的心思。
这是谢瑍化用稼轩《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一句词。大家知道,辛词自开奇响,于剪红刻翠之外,竖起独领词坛,雄视百家的豪放词风。天才横溢的辛弃疾,文武双全,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只好以敻异之才、英雄豪杰手段,专力写词,一生写词近千首,传到后世的也有六百多首,其数量和质量在两宋词人中绝对是名副其实的那木波万,名列榜首。辛弃疾那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和“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确实让人热血沸腾,顿生无限力量,因此激励了一代代后人。这句诗原词为“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意思是作者在江南向北方眺望沦丧的国土,包括首都,可惜重重山峦遮住了视线。联系前两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按词标题,应是作者路过造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暗示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正是作者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
谢瑍只改“西北”为“东南”两个字,现在谢瑍他们在天水,看西安的方向确是在东偏南一些,这是第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也指现在的皇城金陵,那就是实实在在的东南了。离家快一年了,就算谢瑍是穿越客,那也是有感情的,何况还有那么多他想做的事还在等着他。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告慰稼轩,开封也好,长安也罢,都已经重新回到汉人手中,但想到离稼轩出世还有七百多年,所以只好摇摇头。也就是姜孝说话之时。
“也好。”谢瑍明白姜孝之意,自然展颜配合:“请徐大人找个熟悉本地的向导,我们四下看看。”
姜孝道:“大少爷,哪里用得着麻烦徐大人,我这五个侄子可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氏,熟悉得很。即使我离了这里十多年,也还是相当当的地头蛇呢。”
“哦,我倒是忘了守礼兄就是本地人氏。确是我舍近求远了。”谢瑍自嘲道。
说着话谢瑍忽然想到,天水后世可是有个麦积山石窟的,号称四大石窟之最美者,不知现在是什么样子,是否存在了。想到此,他开口问道:“你们谁知道这里有个麦积山石窟吗?离此多远?”
“启禀大少爷,城东南百余里,有座麦积崖,却不是什么山,没听说有什么石窟。山崖约有600尺,虽然不高倒是有一奇处,远望之像极了麦秸垛,故称麦积崖。”姜信见谢瑍问起麦积山,自然知无不言。经过姜孝的一番训导,他们也开始称呼谢瑍大少爷了,也不自称草民了。谢瑍闻听并无石窟,顿时明白,姚兴崇佛,此地应是姚兴平定关中后兴建的。
“原来如此。”谢瑍有点惋惜,又有些庆幸。麦积山石窟是后世四大佛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当然这些石窟除了敦煌莫高窟已经开始凿建外,另三个还都没影呢,可能根本就不会有,即使有也不会都是佛窟。
既然后世麦积山石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五星级旅游景区,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此时虽然未曾开凿,去看看此山倒也领略一下原生态。
“可知那里风景如何?”谢瑍问道。
“闻说风景尚好,我等却是未去过。”姜信道。
谢瑍一笑道:“诸君,可愿陪我去彼地看看?”
“自是跟随大少爷。”众人一起抱拳齐声道。
“走,去看看。”谢瑍顿时来了兴致。
“我也去。”毛秋晴自然不会落后,对她来说,好像只要跟着谢瑍就行,无论去哪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