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kk.net
首页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思维惯性的力量

第二百一十六章 思维惯性的力量(2/2)

目录
好书推荐: 男配霸总不想做攻了 快穿之安心做个路人甲 不读书就得挂(科举) 木叶大战海贼王 海贼之点化万物 奇迹书店 华山三绝 美人阴险,太子妃驾到 小可爱她甜得犯规 梗带师

不过就算水碓历经牛人大佬多次改进,依然只是辅助农业生产的工具,从没有人将其用作其它用途,直到四百年后的唐代,才有人就水碓用作它途,主要是捣碎物品,如药物、香料、乃至矿石、竹篾纸浆等等。

就是拐这么一个弯,也足足用了四百年,若要将这个弯拐到锻造武器盔甲的那个方向,再花四百年还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拐到。

而后世有些人分析,说中国的水碓之所以没有人想到改造成水力锻锤,这是由于中国的中原皇朝大部分都是靠步兵起家,军队大量使用步兵,动不动就是十万以上的军队,若要全部装备盔甲,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铁,既然不用大批量的锻造盔甲,自然没有人联想到将水碓改造成水力锻锤,以便更快速、省力地制造盔甲。

这与欧洲那边的情况不同,欧洲那边的战争,常规的就是数千人对数千人的规模,数万人对数万人的战争,基本就是倾国之战了,这与中国这边动辄就是数万人交战,两国大战基本就是十万规模完全不同。

所以欧洲那边有大量锻造盔甲的需要,故此才有人造出了水力锻锤这种东西来的,不过这却是有一些说不通,因为就算国家这个层面没有这种需要,但是当乱世时候的那些割据势力,应该有这种需要吧。

毕竟历史上,每逢乱世,各种割据势力穷兵黩武的例子可是数不胜数的,按理说应该会有人想到将水碓改造成水力锻锤吧。

但是历史上,真的没有这种记载,明明有需要却没有人想到这个方法,按我的估计,还是惯性思维的影响,根本就没有人将舂米的工具联想到锻造武器盔甲这方面。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亮剑:钢铁雄心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