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2/2)
收拾整理了一番,她这才抬脚出了屋子。
农家的院子里,有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又黑汉子。正蹲在地上,逗弄着高傲的小白。
笑的特别的憨厚:“这猫真是好看,和我们这儿的猫就是不一样。”
普通的狸花猫多疑黑麻黄为主,像小白一样浑身白的通透,没有一丝杂毛的猫确实是少见,所以怨不得这汉子会喜欢。
不过小白向来脾气臭,这男子逗它,它也不理。
反倒是在厨房忙活的老妇,到厨房门口就道:“这姑娘怎的还不醒?这老公鸡都炖上好几个时辰了,眼看就能吃了。”
“我已经起来了,婆婆。”见了老妇这话,刚刚走到门口的陈冬梅,就笑着与她讲。
而听了陈冬梅的声音,蹲在院子里面的汉子,急忙就回过头来。
他只见一个身形窈窕,标致貌美的女子站在他家门前,当场就看傻了。
一下子便就站了起来,幽黑的脸都红了几分。
“起来了就好,那姑娘坐着。饭菜已经好了,马上就可以吃了。”瞧见陈冬梅歇好了,精神头十足更加惹人喜爱的样子,那老妇也笑个不停。
然后就转身进了厨房,好是忙活了一通。
倒是那汉子与陈冬梅同呆在院子里,面明显是不太好意思。
又赶紧的转身去厨房,帮着忙活去了。
虽是简便的农家饭菜,可瞧着也是色香味俱全。
一大锅瓦罐炖的鸡汤,飘着黄油的鸡汤上面,还飘着不少野生的新鲜蘑菇。
青黄相间的鸡蛋炒葱,一端上来便就香气扑鼻。
还有做得很是厚实的肉夹馍,放了大大的一筐子在桌子上,瞧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婆婆的手艺看起来真是不错,很香呢,坐下来一块儿吃吧。”瞧了这老妇一眼,陈冬梅一边落座,就一边笑着这样道。
还歇在屋子里面的车夫闻到了香气,也赶紧从房内出来。
然后坐到了冬梅的旁边,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不……不了,我们就不吃了,姑娘你吃吧。”听了陈冬梅的话,老妇就赶紧摆手。
先前这姑娘给的银子多,他们即便扣去了这些东西的本钱,都还剩下大半。
现在怎么还好意思,占人家姑娘的便宜?
“没关系的,这么多我也吃不了。看着天气热了,放久了也是要坏的。”瞧见这老妇不太好意思,陈冬梅就笑着拉着她坐下。
又招呼了站在门口的汉子。
笑说:“那位大哥你也坐,左右是小女子叨扰你们了。反倒弄的你们不太自在,如此该是我不好意思了。”
毕竟她还要问种谷不发芽的事,若是他们这么拘谨的话,回头去问谁?
“哎……好,好,”没想到这姑娘居然如此亲和,那汉子虽然不好意思,却还是跟着坐下了。
四人就坐在小木桌边,吃着肉夹馍喝着汤,还就着鸡蛋炒小葱。
这让这半个月来都没怎么正常吃饭的陈冬梅,自然是胃口大开的。
“真是托了姑娘的福了,若不是姑娘来的话,我们这一年当中,怕是都见不了个荤腥。”一边吃着肉夹馍,老妇就一边抹着泪。
眼瞧着他们今年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
如今还能吃上一回肉,这怎能让她不心酸?
“婆婆此话怎讲?据小女子所知,虽然西北地处贫瘠之地,常年干旱。可是好在西北人少,所以每个人的用地也是很宽的。
故而小女子实在是有些不明白,为何这方圆四周的农户,瞧着都不怎么富裕,这其中可是有隐情吗?”
见她都还没有开口,这老妇就先将话说出来,陈冬梅自然不会犹豫,顺着她的话就问下来了。
倒是一听陈冬梅提起这个,那妇人和那男子都忍不住频频的叹气。
好半日了,那男子才又道:“姑娘所说没错,咱们西北确实是地广人稀。谁家也有个十多亩的地,按平常的话来说,就种粮食也是可以将日子过得好的。
可怎奈天灾人祸,这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眼瞧着今年要好过一些了,却不想上头买来的种谷出了问题。本应该发十成的秧苗,居然发了一成都不到。
眼瞧着已经过了插秧的日期,可是这插出来的稻田才一亩多地。一亩田的收获,就算是缴纳税都不够了,如何还有东西来果腹啊?”
不只是家中的老人们愁着今后日子如何过。
就连他们这些年轻的汉子,也没了办法。
整日商讨着去山上打猎,或是下河去捞鱼。争取在天暖的时候多挣一些银子,可以熬过了之后的寒冬,明年或许就好了。
“天灾人祸?大哥这话怎讲?”陈记种谷不发苗的事情,陈冬梅倒是知道的,也不着急问。
倒是对这个男子口中的天灾人祸,她立马就来了兴趣。
就想要听一听,这西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会不会和秧苗不发芽的事情有关。
“唉……”陈冬梅越是问,那男子就越是叹息。
一边吃着肉夹馍,一边道:“今年年初的时候,不知道发生什么事,龙王大怒啊。整个西北境内,好几处的山地都给震得塌陷了,死伤了不少的人。
后来百姓们害怕再遭受到龙王的怒火,就统一交了银子。让各地的亭长大人请了高道来做法,又新修了龙王庙,这件事情这才过去了。
大家以为原本出了这样的事情,这灾祸过去了,大家也能安生的过日子。可不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种谷这边又出了事情。
秧苗不发芽,这购买种谷又高达百文一斤。百姓们实在是拿不出银子来,最后便就只有放弃农田,另谋生路了。
故而接下来的这一年,这日子当真不知道该如何过了。恐怕会尸横遍野,饿魂满城也不一定的。”
虽然眼下的大宣朝国泰民安,百姓一个个也免遭战祸之苦。
可是接连这么几年下来,他们的日子怕是难以过得好啊!
“等等,大哥你说种谷的价格高达百文一斤,如何会这样?”听了这汉子的话,陈冬梅的眉头都皱了起来了。
很是不可思议的样子:“据我所知,我们家乡的陈记种谷,最高不过才三十文一斤。故而大哥你们所购买的究竟是谁的种谷,如何会如此高价?”
要知道他们陈记的种谷,那都是统一价格的。
培育种谷的方法,也派了可信的人管理着。
到各个地区去培育,然后直接下发到各个种谷售卖点。免去了高额的运输费,倒也不会贵得离谱。
所以这大汉如此一说,陈冬梅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三十文一斤,姑娘怕是记错了吧?”陈冬梅这么说,那汉子反倒是不信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