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寿春之战(114)(2/2)
兖州与豫州,在冀州内部攻打许都的声音重来就没有消失过,这也是他真正担忧的,毕竟不仅仅只是地盘这么简单,还有汉室,有天子,更有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只有踢开才能更好。
现在袁绍已经没有继续留着他的必要了,一脚踢开也在情理之中,而且比起其他的选择,攻打他肯定要风险更低一些,如果他是袁绍也会如此选择。
但是他会这样选择,但绝不会用太过冒险的方式,比起家大业大的袁绍,曹操更懂得如何勤俭持家,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这是他与袁绍最大的不同,他是过惯了苦日子,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勤俭简约的样子看样子好像是小气的点,可最少出现不利的时候还能有挽救的可能。
反观袁绍从最初他的目标就是北方,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冀州被他占领以后,那叫一个财大气粗,过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袁绍又怎么可能会像他那样瞻前顾后?
用他的话说,这不算冒险,也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拖得时间越久,看样子好像对他们非常的有利,可是速战速决,反而可以将消耗降到最低,反之时间拖的越久,未知的可能性就会越发,比起夜长梦多,他自然选择一劳永逸,。
而且,现在袁绍真相害怕的是什么?
不就是害怕他趁着寿春之战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寿春囊入其中,现在曹操的军事实力虽然最弱,可是他控制着的地盘却一点都不小,中原地区加上司隶,如果在让他把淮南也夺走了,曹操的威胁牛太大了。
而他现在却并不能有任何的改变,只能接受其南下扩张的结果,而在这其中,河内郡被其所占,可以说是导火索,这等于把战火从中原曹操的家门口突然烧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战争的威胁既然已经到来了,袁绍还有什么可顾虑的,所以他首先就要做到绝对不能让战争在家门口上演,其次必须要把战争控制在曹操的治下,那么他就得采取主动这样才不会导致他控制的州郡卷入战火之中。
战争绝不能在家门口,战争必须要在曹操的家门口,这可以算是一步险棋,但对曹操必须冒险,他太清楚自己这位老朋友的能耐了,必须要直接将他置于死地,但凡给他任何一个机会他就会起死回生,就好像兖州之战,当时连袁绍自己都觉得没有希望了,他都放弃了,不再去与吕布争夺兖州可是曹操却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起死回生最后不仅战胜了吕布,更成为了兖州真正的主人。
如果这样的对手换作他人的话,袁绍一点都不会惊讶,可是当对手是吕布和张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而仔细分析兖州之战,吕布在夺取濮阳之后心态发生了变化。
在该继续搏命的时候,没有去与曹操搏命,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休主要原因,是什么成了这样的结果?
患得患失,在夺下濮阳之后吕布不再像之前那般不顾一切了,反而患得患失起来,尤其是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郡县,他太害怕失去了,而也是因此错过了消灭曹操绝佳呢机会,这才有了曹操后来反败为胜,彻底击败吕布夺取兖州的情况发生。
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对付曹操,就是要一击致命,反之拖的时间越久对他们就越加不利。
这是袁绍总结了兖州之战乃至于曹操的几次大规模作战后得出的结论,持久战是可以稳妥,可是这也同时给了曹操宽裕的时间。
而对付曹操,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击致命,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比起其他人,袁绍对于自己的这位老友更为了解,清楚他的习惯和弱点,只有一点机会都不给他,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一旦开战,直接用碾压的方式来战胜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付出小的代价获得大的回报,不然最后极有可能陷入到泥潭深渊之中,被拖垮拖死的反而可能会是他们。
袁绍很清楚这一点,也很清楚曹操的弱点,既然大家都这么了解了,当然就要直接打蛇七寸,不给他任何机会,可是他却忽略了一点,他了解曹操的同时,曹操同样也了解他的习性和习惯,谁让他们是少年时代的至交好友呢?</co>
本书来自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