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凭什么(2/2)
他要复仇,他的母亲死于皇帝的不作为和文武官员的压迫,他的母亲死于后宫纷争,死于那些人之手。司徒维桢被迫离京驻守边疆,皖金豹愤然离国,远去封国做将军,却不愿再回来。而他,堂堂皇子,在幼年的时候连自己的妹妹都不能保护,只能跟随司徒维桢远赴沙场,才幸免于难。
两岁离京,五岁上战场,十岁便知道京城纷争朝堂争斗,这不该是一个孩子应该知道的,应该懂得的,可是他被迫什么都懂了。
他打心眼里恨那些人,他恨那些人夺走了自己的母亲,让自己和陆婉婉成了皇宫之中的边缘人物,恨皇帝的不作为和纵容,甚至也恨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就爱上了宣和帝那个狼心狗肺的皇帝?
皇家是不讲情爱的。皇帝喜欢哪个女子,不叫爱,叫宠幸。宠,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包容,幸,是下位者的福分。
可是凭什么?凭什么自己的母亲就是这一切的承受者?
他不甘心啊,他当然不甘心,于是从五岁亲眼见到沙场风云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让那些人,和战场上的死尸一样,血溅当场。
这样的他,在遇到霍青时这个强大的助力之时,难道会轻易放过?他太知道人心。霍青时那时候单纯,还没见过什么大风大浪,他不过是和她饮了几次酒,“偶遇”了几次,霍青时便把他当成是朋友。
如今的他,已经看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可是一开始就抱着那样的心情接近霍青时的他,真的还有办法去追求霍青时吗?
后来经过很多事以后,霍青时的地位一下子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加上经常和各个皇子公主走动,霍青时在霍家的话语权终于提到了一些。霍青时凭借这些话语权,成功的让家中的女孩子也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在宫中掀起了一股写诗的浪潮,引得那些从小熟读三从四德的公主,也开始读诗读史。
霍青时也因此更加成了家族中针对的对象。可是陆闲却运用这一点,派去了刺客,要刺杀她。
霍将军一向和贾忠交好,于是他为了自己的仕途,将这个暗探交给了贾忠的人。而陆闲一向和大皇子交好,因此贵妃算是攥紧了针对皇后的把柄,于是对陆闲一事真可谓不死不休。
霍青时知道了之后,立刻找到霍将军,力证陆闲是无辜的。但是霍将军自然不会让她捣乱,直接将她关了起来,禁足不让她出门。霍青时彻底和外界断了联系,她在家族的地位屡次受到影响,之前和她合作的一些人都已经倒戈相向,只剩下她的弟弟妹妹还一如既往地陪着她。
霍青时让妹妹出去打探消息,得知贾忠已经将对陆闲不利的证据呈上了。皇帝勃然大怒,连带着对大皇子也动了怒气。
陆闲自然不肯认罪,却没有人出来保他,而他的爷爷前将军,还在遥远的边关驻守。皇帝将陆闲下廷尉狱,亲自审理案件。而霍青时作为当事人,也被传召到了庭上。
霍将军知道霍青时一定会力保三皇子,于是仍然将她禁足在家,自己亲自前往,假借霍青时病榻缠绵,准备诬告陆闲。霍青时得到消息,跳楼跑出,和府中的护卫缠斗了好一阵子才冲出霍府,利用之前残存的人脉关系,找到了和三皇子交好的贵族公子,进入了皇宫。
在霍将军诬告之前,霍青时及时赶到,强忍着伤痛到了皇宫,却晕倒在大殿内。审讯不得不告一段落,霍青时被安排在后宫修养。
霍青时一顿操作,让审讯不得不在她苏醒后进行。贵妃动了歪念,趁霍青时睡着,派人给霍青时的药里下毒,而皇后为了保自己的儿子,又派人去刺杀下毒的人。两方当场打起来,下毒人一计不成,逃到霍青时那里,准备直接行刺。六公主舍命护住霍青时,当场被打晕过去。
而皇后那边看一计不成,为了自保,大皇子和陆闲划清界限,非但不救,还准备落井下石。
正在这个关头,陆闲突然提出要进行审讯,贵妃虽然困惑,但也巴不得审讯在霍青时苏醒前开始。没想到陆闲一连拿出了很多证据,各个证据直指二皇子,还有不少人证。一下子将场面全部反转。
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皇帝纵然偏袒二皇子,也不得不将他先行关押,将陆闲放了出来。而这个时候,霍青时在太医的照料下,也苏醒过来,加上霍青时的证词,陆闲彻底化险为夷,翻盘获胜。
这样的事情,全然是陆闲手笔。他凭什么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