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孔兴刚成亲(2/2)
“小月。你再说我不理你了,小舅母你快管管这坏丫头。”李国英又羞又急,想抓着这个表妹狠狠收拾一番,却根本抓不到人,气得想跳脚。
“谁心急了?我..我刚才就是想把窗帘拉上而已。”李国英说得言之凿凿,但一张有些微黑的脸,快赶红得滴出血来,和她一身红色新娘装有得一比了。
看着二三十个年轻人抬着这些陪嫁品,走走歇歇,了近半个小时,还没把东西搬到外公家大门口,打着空手走在队伍中的余明月都觉得累得慌。
余天向和孔小玉都在这队伍中,不过两人今天是属于李家这方的送亲宾客。
李国英正躲在窗内往外偷看呢,一听屋门被推荐的声响,吓了一跳,慌忙拉上窗帘,却被急冲冲起进来的余明月抓了个正着。
这笔钱,在这年头,都够盖起一栋两层的小楼房了。而且她大姑妈家用这笔钱置办了这些家妆外,余下的钱都直接给了她二表姐,酒席的销都是大姑妈家里自己出的,没用这彩礼一分钱。
余明月和大龙小龙,自然是管李国英叫舅母更合适,但对李国晾和李国丽的称呼则不用变。将来孔兴江跟李国英有了孩子,则以表姐表哥来称呼余明月三姐弟。
由此可见,这场面得有多壮观,前前后后的大大小小的锁事得有多少,得有多忙。
可隐隐想起前世时那天文数字时,余明月一脸的气馁。如果她没记错,前世修这条从公路边直达地主坟这段仅有两三公里的牛路,前后大概是了一百多万的。
孔兴江是她的亲弟弟,照说李国英以后就是她的弟妹了。可李国英又是余志清的亲侄女,从小都管她叫小舅母。
余明月正四下大概的数点人头时,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再叫自己。光听声音,余明月就知道这人是汪洋了。
这边进行这些礼节时,陪嫁的东西已经在李家亲朋的帮忙下装好箱捆好绳了,一阵鞭炮声后,接亲的连同送亲的,一共五十多号人,这才搬的搬抬的抬,浩浩荡荡出了门往山外赶。
余明月忍不住的皱了皱眉头后,随即才是扬起个笑脸转回身,但却在看到跟在汪洋身后的黑壮男青年时,瞬间石化,刚刚才扬起的笑容,僵在了脸上。(未完待续。)
所谓的总管,其实就是帮着安排帮忙的人各就其位、帮着主家接待来宾、安排发亲时间、开席时间。筹备婚礼的时候,余天周早就答应了孔明富,在今天当总管的,此时自是客气了两句就点头应了下来。
当天吃完了席后,主家还会热情的留那些远方来的亲朋在家里住上一晚。
七点过,余明月连训带哄的,把两个也想逃课跟着去接亲的弟弟赶去上学后,就跟着同样穿得很隆重的孔明英和余天周一起,一路说笑着,喜气洋洋的来到孔明富家。
余志芬家虽然不会跟孔明富家说为李国英准备了什么陪嫁。但半个月前,余志芬一家到兴月艳买走了一台最贵的日产冰箱、一台52寸长虹大彩电、一个四开门大衣柜、一张一米八宽大床和几套床上用品等等一类的东西时,基本每天都呆在超市的孔兴刚却是一清二楚的。
这些都是当地多少年就流传下来的习俗了,所以这茶其实并不是真的茶。在余明月两世的印象中,农村一直都是用红水代替总管口中所谓的茶水,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方式,应该是因为水比起茶水,能够更快的恢复跋山涉水远到而来的宾客的体力。
“今天帮忙的有这几十号人就够了,大姐你一会儿还帮着去接亲呢,灶房里油油水水的,你就别去了,省得弄脏了你这身好料子的衣服。”
“外婆。”余明月脸上扬着大大的笑容。对这个在这些年里慢慢变得越来越可亲可敬的外婆。余明月是很喜欢的。
虽说家里正办大喜事,可超市还得照常开门营业,孔兴刚和余志宗两人。今天都开着各自的车,忙活着为超市供运每天必须现送去的蔬菜、水果、水产、鲜肉等货物。
活了两世,余明月还真没见到谁家办喜酒会来这么多客人。
亲家的称呼,显然没有堂姐亲近。所以这些年。不光是孔明富和罗正芬都是这么称呼孔明英的,就连孔兴刚这些小辈,也是管孔明英叫大姑妈,管余天周叫大姑爹。
而女方家则会用这笔钱采购上比如电器、婚床、被褥等等七杂八杂的东西,反正是东西越多,越是贵重。就越是有面子,也越能表示出女方对男方的重视,和父母对女儿的疼爱。
婚车是盛富明主动借给的,一辆乡政府刚买了不到一家的桑塔拉,开这车的司机是老熟人张学东。
这也是为什么接趟亲,要来近二十人的青壮家了,因为这些人其实都是来帮忙扛陪嫁品的。
在这里,城市就不说了,但农村里的习俗,办喜酒之前,男方要给女主家一笔彩礼钱,钱给的越多,越是表示出男方对女方的重视。
门外一百多号人,加上院里这五六百人,大概也就是800人左右,应该也不会出现没有席面供应宾客的尴尬场面。
因为今天,全村几个生产队四百多户人家,至少来了一多半。而且这些人中,除了收到请帖,关系亲近或是原本就是亲戚的人家外,其余不请自来的村民家里,每家都只来了一两个代表。
第二天,就要好酒好菜的弄上十几桌,招待这些留下的亲朋、关系很亲近都会来复席的亲友和帮忙的近邻。
“小舅母。”李国英红着脸打断了孔小玉的话后,不好意思的道:“其实前些天,我爹和我妈也说起过这事情,他们觉得。我和兴江各叫各的更好些。”
其实今天不光是余明月被惊了一跳,就连孔明富也是被吓到了。
在正日子的头一天开始,就有亲朋近邻来帮忙。帮着借酒宴上要用的锅碗瓢盆、桌子板凳(毕竟谁家也没几十张桌子和上百份餐具)、在院子里搭喜棚、杀猪宰羊等等事情。
看到这二表姐害羞,余明月更是不想放过,又是一阵的取笑,李国英又急又羞,拉着余明月就是一阵的挠痒。
虽不能比古时候所说的十里红妆,但意义是相同的。
当天,新历才12月20,学校还没放假呢,但余明月在这天特意的请了假。
这还是自上初中以来,余明月第一次请假,班主任时丽华一听原由,直接点头同意了不说,拉着余明月扯了一堆闲话后,还说中午的时候会去参加婚宴,问余明月欢不欢迎。
虽往山外赶,都是下坡路,但带着这么多东西,原本来时只了大半小时,下山时,却足了近两个小时。陪嫁都装上余志清开来那辆大汽车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过了。
看着外公家已经人来人往,光是来给帮忙的就已经来了有五六十号人,心里忍不住有些感慨,但又有几分欣喜。
虽说她还记着前世汪洋帮助过她的情分,但她实在不愿意与汪洋有太多接触,更不想走得太近。
好在路程不算远,一点过的时候,就赶回了彩云村。但四辆车子也只能停在余明月家门前的公路边,因为通往孔明富家的牛路只有一米多宽,还坑坑洼洼,最多能通摩托车。
说完,不等孔明英再说什么,很是热情的拉了孔明英就往堂屋走,顺手还拉了余明月一路,把余明月高兴得嘴都快咧到了耳根子。虽说罗正芬变了不少,但还真的很少拉或是抱过余明月。
孔小玉把笑闹的两人劝住后,想了一下就正色道:“其实这称呼的问题,我们还真得好好想想,照我看来。小月叫国英你声二舅母是没错的,你和兴江以后有了孩子,叫小月声表姐,叫我姑妈也很合适。我和你小舅这头呢,国晾和国丽就不用变了,但国英你以后得改口叫大姐和姐夫显得更合适些,毕竟......”
至少几十个做生意时走得近处得好的朋友,则更讲究些,也可以说是都不太能抽出空,所以基本都是每家只来了一人。
用一群来形容,有些不合适了,因为此时孔明富家占地足有两亩多的长院子里,至少站了五六百号人。
在一阵鞭炮声后,余明月两手牵在她身边叽叽喳喳的两个弟弟随着队伍进了大门时,被院里黑压压一大群围上前来看热门的人吓得一惊。
留下了个小青年在路边看车后。三十多人就浩浩荡荡的进了山,走了大半个小时,才到了住在深山里的余志芬家大门外。
远方的亲朋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饭后,这才会谢绝主家热情的挽留。一一离开。
这总管一喊完,李国英的长辈们这才是热情的上前招呼迎亲的队伍进门入座,而两个小青年,一个端用大洋瓷盘端上一杯杯红水送上来,一个用同样的大洋瓷盘,端上来被拆散了放在盘中的香烟杆递到男宾客的面前。
这地方,没有什么把新郎拦在门外为难的习俗,接亲的队伍在门外放完了长长的一串鞭炮后,余志芬家请来的大总管就拉着声高声喊道:“男方的宾客快请进门入座。帮忙的小辈敬烟上茶。”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