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生生造化的价值(2/2)
如果没有发生细胞与线粒体的共生,那所有喘气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就都不会出现。
因为那样,我们体内根本就不会有现在怎么充沛而持续的氧化反应;就像没有叶绿体,植物就无法吸收太阳能。
实际上,像线粒体进入细胞这种共生模式还有这远超常人的重要意义——加速进化。
咱们都知道,达尔文的核心思想就是“随机变异,自然选择”。
比如说眼睛的进化,按达尔文的理论是这样解释:之前动物都没有眼睛,突然,因为基因变异出错,某种生物身内产生了一个感光细胞。
这种有了感光细胞的生物就比别的动物有了一个优势,就是能感受到太阳的方向。
于是,被自然选择,也就是相比于它全瞎的兄弟,留下了更多的后代。
再然后,又源于偶然,源于基因复制过程中的出错,出现了两个感光细胞的后代……这么一代一代地,终于进化出眼睛。
那么,这么个进化法,变异要靠出错,然后这还得是个好的错误,然后又需要一个繁殖周期才能把这个好的变异传递下去。这么掐指一算,数学家们就个个都摇头,说你这个说法站不住,时间上来不及。
有位数学家就说:“我信你这个,还不如信一场龙卷风经过一个废品收购站,吹出一架波音747”。
而连续内共生理论,为进化提供了另一种解释。就是进化并不仅仅是源于自身的基因突变,而且进化还可以到外部去寻找合作。
原核生物,也就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比如细菌,它们彼此之间交换遗传物质非常频繁,也非常方便。
其实,男人的小蝌蚪,那个来回摇摆的尾巴,也是共生的结果,那个尾巴不是进化出来的,而是与外来的纤毛虫整合的结果。
如此一来,进化就成了一个不断尝试和组合的过程。
去外面抓个线粒体,放在肚子里让它给我提供能量,再去抓个纤毛虫,按在屁股上,让它为我提供运动能力。
这么个机制下,进化的速度可就快多了。
如果一个真核生物——也就是高等生物吧,因为有细胞核了嘛——它发生了一个好的变异,然后还要传递全族群,那需要100万年时间。
可是,如果是细菌的基因与宿主的基因发生重组需要多少时间呢?
这个过程就会被缩短到几年。
这么一来,进化的时间就来得及了,数学家们就不会摇头了。
我们人体中,有非常多的这种重组,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每个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小蝌蚪的尾巴,另外还有比如气管壁上反复摆动的纤毛,让你能把痰咳出来。这东西也是来自细菌的整合。
另外,我们人类的dna中,来自细菌、病毒基因的嵌入,比重是多少呢?
10%。
所以,有人声称,人,不过就是一大锅细菌病毒汤。
所以,众人看到那么一大杯生生造化被一个丝毫不懂其价值的二百五神明毫不犹豫的灌下去了,能不发狂么?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