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回家(1/2)
公路两旁已经挂满了各种新年的装饰,满街都是喜气洋洋的。归家的人拿着大包小包,脸上都泛着喜悦之情。眼前的那一片片红色完全洗涤人们心里所有的烦恼和不安,最后就剩下“回家”二字。我坐上回家的大巴上,看着窗外的风景,陷入了沉思。
我的家是在广州市白云区的一个小镇上,父母亲原本在镇上开了一间家具铺,做点家具买卖的小生意。现在他们都年老了,把铺子租出去,每个月收点租金。又在家附近开辟了一个农场,养了些家禽和鱼苗,种了些果树和蔬菜,主要是招待附近的亲朋好友。还时不时办些农家乐,让外来游客游玩。既打发了时间,又能发展他们的乐趣。
他们一直想着将我养大成人后,便“解甲归田”,享受“采菊东篱”的乐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闲度日。
我的父母亲虽是乡下人,当时家里的条件不好,却十分了解“女儿要富养”这个道理。我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他们也不会骄纵着我。该要给我花的还是会花的,该是要我承担的家务还是得承担的。我自小就被他们教导着,要端正态度去做人做事,一点也不能马虎。想要的东西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争取,不要想着依赖别人。特别是女孩子,不能完全依赖男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
在我的记忆当中,似乎在上学以后,我就很少向父母撒娇要东西了。他们每天都早出晚归,还要管我上下学、管我的学业,几乎很少休息的时间,只是为了让家里能过得好些。他们总是盼望着我能上好的中学,以后再上好的大学,毕业后能到城里找份体面的薪资高的工作,不再像他们那样窝在这个小镇上。
记得初中升高中那会儿,我的中考成绩虽是不错,但也只能按照政策,直升白云区里的高中。我母亲对区里的高中不太满意,她一直认为我可以去更好的高中,有更好的老师指导,有更好的同学相伴。于是她便各种托关系,终于找到了熟人,找办法把我弄进h大学附属中学(简称h附中)。h附中在广州可是有名的高中,除了它的升学率高,教育资源在全市名列前茅以外,还有就是它的高昂学费。它是一家民营的学校,却毫不逊色于广州市内的任何一家公立学校。由于是民营学校,它有一定的自主招生计划,也有它自身设置给考生的考试,考试的内容可一点也不比中考的容易。
也有人诟病它高价设置“择校生”,其实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考不上其他学校,只有给足够的钱,就能获得一个学位。陈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过我也听别人说,h附中不但是看成绩、看金钱、看地位,还看颜值。能到这里读书的学生容貌总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不过入学后,真的有些学生可以称为俊男美女,王德芳就是其中一个。
我母亲铁了心思要把我送进h附中,然而我父亲却十分的反对,他觉得我成绩优异,不怕考不上好的公立学校。父亲的性格比较固执,有时连我母亲也说不过他。于是我母亲便瞒着他,偷偷地托关系帮我报名考试,考试当天还偷偷地送我过去。最后我也不负所愿,以正式生的身份被录取了。父亲知道后和母亲大吵一架,不知道母亲怎么说服了父亲,我才顺利地到h附中上学。我是清楚知道h附中的学费有多贵,还加上额外的生活费,这笔开支对于我家可是吃不消的。看着父母左右为难的样子,到高二时我想着要不就转到公立学校去了,可是母亲坚决不让,只是叮嘱我好好学习,其他事情让我无须理会。那我只能更加发奋地学习,取得好成绩,考上重点大学成为了我唯一的目标。
大巴在小镇前停下了,我又坐上回家的公交车上。快半年没有回来了,那景色熟悉又陌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鞭炮燃放后的硫磺味道,真是令人怀念。
下了公交车,我拉着行李箱往家的小路上走着。
“哎呀,这不是曼曼吗?终于回来了?你妈可是经常念叨你呀。”说话的是我们家邻居李阿姨,她和我母亲的年纪一样大。
“李阿姨好,好久不见您了。您吃过饭了吗?”我亲切地和她打招呼着,李阿姨也算是从小把我看大的,小时候我父母亲不得空在家,都是拜托邻居李阿姨来照顾我的。
“吃过了,赶紧回家吧,待会儿来李阿姨这边坐坐啊。”
我微笑点头应下了。
走到家门口,只见我父亲正在贴着门口的对联,母亲则在一旁指挥着,一派其乐融融的气氛。
“爸,妈,我回来了。”我似乎用尽全部力气喊出这句话。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