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除奸计(2/2)
王振顿时面如土色,浑身颤抖。
皇上见状,立马下跪,替王振说情:“太皇太后,先生自幼服侍我,从来忠心耿耿,行事周到,并没有过越矩之事,还请太皇太后宽恕先生,免其死罪。”
“这王振连手都伸到清宁宫来了,还说无越矩之举?”太皇太后驳斥道,随后又道:“疏桐,你来说。”
唐疏桐得令走向前去,拿出张振海所收的赃物以及之前搜到的字条道:“太皇太后察觉王振公公与清宁宫华安公公有串通之嫌,派人暗中调查华安公公,果真在其寝屋内搜出字条一张。”语罢,便将字条递给诸位在场之人传阅,又道:“太皇太后遂命人将字条掉了包,篡改其中内容,可果不其然,第二日之后,便有王振公公的手下,听信字条内容,暗中贿赂清宁宫宫人,可见,王振公公与华安公公有串通之事不假。”
“太皇太后明鉴,奴才根本不知晓这事,定是奴才未约束好手下之人,才让其与华安公公私下串通贿赂,奴才有罪。”王振连忙撇清。
“那小喽啰本是王振公公手下,若无王振公公授意,他哪能有这个胆子还有财务去行贿赂之事?”唐疏桐拿出手里的金条问道。
“不知姑娘可有亲眼见我将金条给华安公公?”王振望了唐疏桐一眼问道。
唐疏桐摇了摇头。
“既然没有,姑娘怎就能断定一定是我指使手下去贿赂清宁宫宫人?贿赂太皇太后手下宫人罪无可恕,我何苦冒这个险?”王振连忙为自己辩驳,随后又像太皇太后哀求:“太皇太后明鉴,单凭一封华安的信,一个金条,还有几个奴才的只言片语,怎能说明奴才有串通清宁宫宫人之心,不排除有别有用心之人,为了陷害奴才,串通他们,来设了此局啊。”
果真是个老狐狸,从始至终,他确实并未有亲手沾染此事,所以他这一番辩护,倒让众人哑口无言了。
“行了行了,说得哀家头疼,清宁宫倒是小事,暂且不追究,可你培植党羽,暗中擅政之事,桩桩件件,可有冤了你的?”太皇太后见这件事若争执下去,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结果,她还有更重要之事要处理。
“太皇太后,王振公公侍奉皇亲国戚小心谨慎,伺候皇上也是安守本分,功过相抵,还请太皇太后免了王振公公死罪。”尚书胡濙下跪替王振求情道。
说着,另有几位大臣也跪下替王振求情,只有杨士奇未做表态。
王振为人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对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也是百般殷勤,毕恭毕敬,掩藏自己的野心。
于是深得人心。
太皇太后见众人都替王振求情,怒气稍息,无奈只得命女官撤刀退下,只当给王振一个教训,也给皇上一个警醒,便训道:“皇帝年轻,岂知此等宦官自古祸国殃民,哀家看在你们诸位的面上,饶了王振一命,但是此后不许他干预国政,如有违犯,定斩不饶!”
王振听了自己逃过一劫,连忙磕头谢恩,点头称“是”。
不过太皇太后,还是赏了王振二十板子,以儆效尤。
唐疏桐暗自叹息,太皇太后就这样饶恕了王振,也错过了一个改变大明运数的机会,看来历史真的不能改变。
那条轨迹,无论你怎么拦截,绕来绕去,最后依然会朝那个既定的方向运转。
可是,唐疏桐此举已然得罪了王振,现如今有太皇太后在,她还能得以保全,可她也知道,太皇太后定会在王振之前去世的,待王振擅权之后,她的日子可就举步维艰了。
待众人退去之后,太皇太后便命人将华安带上来了。
“你跟了哀家多年了,不曾想,竟然还是为了不义之财背主,与王振串通,实在令哀家寒心。”太皇太后指着华安,叹了口气道。
被背叛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奴才自知罪该万死,不想替自己辩驳,也不敢求太皇太后宽恕。”华安跪在地上,啜泣道。
“哀家也不想过问你究竟有何苦衷,总之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你卖主求荣。你知道的,哀家素日最恨叛徒,哀家能走至今日,凭的也是该心狠手辣的时候绝不会心慈手软,你不像王振,他有势力,有人为他求情,你没有。”随后太皇太后又叹口气道:“念在你伺候哀家一场的份上,留你个全尸,慧川,你带他下去处理了。”
唐疏桐看着眼前这个面目慈祥的老太太,心里多了分畏惧,她能一步步排除万难走到今日,手段绝对不会简单,风轻云淡的面容下,不知见过了多少腥风血雨,她杀伐决断,能进能退。
不过这样的人,才适合生存在宫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