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花灯谜(1/2)
若清岑所说是实话,那看来音离被冤死之事,跟那若烟也脱不了干系。
这个若烟,平时唐疏桐太小看她了,总以为她年龄小,就是善妒小气了些,不曾想竟有这么多坏心思,以后可要小心她了。
唐疏桐与清岑相伴跑去了宫后苑,听说众人拥着太皇太后来此处赏花灯烟火。
二人偷偷溜到一处无人驻足的凉亭旁,上提三字“万秋亭”,又悬着各式彩色花灯,而这只是其中一角,整个宫后苑俨然一个大型灯会现场,灯火通明,这也算从简?皇室的快乐她想象不到。
唐疏桐和清岑正欢喜地聊花灯,看烟火,不远处的亭台里,却有一黑影停住,望向二人,片刻,竟向她们走来。
唐疏桐和清岑都被吓坏了,又不敢逃离,恐被人当做刺客,待走近一看,原来是郕王。
“你怎么没回宫修养,却跑这儿来了?”郕王朱祁钰疑道,脸颊有些泛红,身上隐隐有些酒气,似乎是微醺了。
“那王爷怎么没去陪太皇太后,也跑这儿来了。”唐疏桐问道。
“方才小酌几杯,酒劲有些上头,便过来吹吹凉风,谁知竟遇上了你们。”朱祁钰答到。
“奴婢自觉身子已无碍,听着这边热闹,便也过来了。”唐疏桐回道
“你这丫头,方才还难受得要死要活的,这才不一会儿,就又生龙活虎地跑来这里凑热闹。”朱祁钰笑道:“既然来了,便随我一同过去吧,那边正猜灯谜呢。”
于是唐疏桐拉着清岑,跟在朱祁钰身后,往人堆中去了。
众人聚在华清台,似在猜谜取乐,太皇太后乐呵呵地选中了只粘着谜纸的花灯,身后的女侍便上前取下迷纸,念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太皇太后听罢,望了望众人,心里似乎也没有答案,疑道:“可有人知,这是何物?”
众人议论纷纷,也无人能猜出。
朱祁钰侧身,低头掩面,轻声问道:“你可知答案?”
唐疏桐想了想,也不知是何物,便摇了摇头。
“这是风啊。”他笑笑,一脸得意低声道“这些灯谜,大都是我搜集了,叫人贴上的,还有些是皇上出的。”
这答案也确是贴切,能让三秋叶落,二月花开,过江激起千层浪,入竹引来万竿斜的,怕是也只有风了吧。
“太皇太后,臣有一答案。”人群中,驸马薛桓说道,公主闻声,又瞪了瞪驸马。
“说来听听。”太皇太后点了点头。
“臣以为,此物是风。”驸马答道。
众人听罢,思索片刻,便觉答案贴切,便连连称赞驸马睿智。太皇太后也赏了驸马美酒一壶。
此谜猜罢,太皇太后又择了另一只花灯,命人取下灯谜,女侍念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唐疏桐心想,这不是于谦写的石灰吟吗,那谜底定是石灰了。
“我知道这个,答案是石灰!”好不容易猜中一个,唐疏桐连忙向朱祁钰说道。
朱祁钰听罢一惊:“你怎会知道?这可是兵部侍郎于谦所作,少有人知。”
唐疏桐一下子竟忘了于谦生于明朝,他的试作在此时应该还未普及。
“呃……他诗中所写,就是指石灰嘛,什么清白啊,千锤万凿啊,就这么猜的啊。”唐疏桐忙解释道。
“既然猜出来了,那就去太皇太后那儿讨赏吧。”朱祁钰道,也没问唐疏桐愿不愿意,便大声叫喊道:“太皇太后,这儿有人猜出来了。”
唐疏桐暗骂,自己只是随便猜猜而已,可不想出这个风头,此时恨不得把头埋到地里去。
众人望过来,见唐疏桐是个宫女,眼神中有些不屑又有些惊讶。
“王爷,你可别说笑了,这么多皇亲国戚在这儿都没猜出来,她一个小丫鬟还能猜出来不成?”常德公主不屑一顾地说道。
“不妨听她说说。”太皇太后笑道。
“你快说啊,你方才猜的什么?”朱祁钰低头对唐疏桐说道。
“奴婢觉得,这是石灰。”唐疏桐低声说道,众人闻言,似乎也觉得应是此物,便也都点头赞许。
“这丫头机灵,这盘点心赏她罢。”身后的女侍听了太皇太后的吩咐,端起一盘枣泥山药糕,走过来递给了唐疏桐。
“太皇太后,贫道看着这姑娘有些眼熟,倒像是晚宴上唱《水调歌头》的那位。”太皇太后身旁的道姑打量着唐疏桐说道。
太皇太后闻言,目光也落到唐疏桐身上,细细看了一翻,道:“还真是,这丫头生的标致又机灵,唱的曲儿也新颖,快过来我瞧瞧。”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