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宫廷争斗(1/2)
话说唐高宗李治,是一个颇不受历任史官待见的人物。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他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武则天的丈夫,一个柔弱无能的皇帝这个认知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李治在其继位之后,继续奉行太宗在位时的施政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疆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当然,这是后话。
墨儿认为,世人之所以断定高宗无能,大概一是因为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强悍光环,二是在那个崇尚武力的年代,象他这样的仁慈皇帝,似乎容易被冠上无能的标签。事实上,历史欠高宗一个公正的说法。
但作为皇帝的高宗,在某些事情上的决断力,的确不如他的父皇李世民,那么果断刚毅。
经过这几年权利的交替变更,血雨腥风洗礼过的唐王朝,此时才终于恢复了太宗李世民时期和平安乐的模样。而年青的高宗皇帝,终于也有了一个帝王应有的威仪。在朝廷事务的处理上,他日益得心应手,也算得上勤政爱民。
永徽元年(650年),高宗下旨任李恪为司空,授梁州都督。事实上对这个才能卓著的兄长,高宗还是非常敬重的。他决心多加安抚,委以重用。一是让其感恩戴德,誓死为朝廷效忠,二是让天下臣民看看,他高宗并非忌贤妒能之人。
永徽二年(652年),李恪又被加授太子太师。看上去好似风光无限,岁月静好。长安城的一众老臣,对高宗皇帝尽心维持的这种兄敬弟恭的美好形象,似乎也赞叹不已。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