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莜面的吃法(2/2)
陈家仪说:“曾文贤的女儿和女管家,我和您说过的。”
陈老太太说:“我得过去看看,合适的话,得祥不就有媳妇了吗?”
陈家仪说:“我先过去,您别急,真有姻缘的话,怎么着都会走到一块儿,没这个缘,喜欢也白搭。再说这八字还没一撇呢?何况,曾文贤说过,等久儿毕业了,想把女儿送出国深造。”
陈老太太一听,说:“兵荒马乱的,一个闺女家出国上的哪门子学,女孩子,识几个字就行。这事我得和文贤侄子好好说说。”
陈家仪留下惊蛰照顾老太太,起身离去。
曾久儿在北平读书,学校南迁,没有跟着走,窝在乡下习作。曾文贤不放心,接到城里。原想再过两年,大学一毕业,送出去留学,一辈子有个好的前程。可一事变,满世界的茫然,什么都侈谈了。
曾久儿喜欢家乡的自然,尤以入秋,更是风景如画的季节。小的时候就读乡村私塾,对村庄乡野的留恋总比城里多一些。溪流、林间、麦地、果园,富庶一方的土地,更喜欢这种田园式的简朴。人入了城,心依旧系着土地的草木和青砖筒瓦的村院。乡村的味道如奶似茶,清香久远。
后来,迫于求知,远离故土到县城和北平读书,乡村的自然,回味起来,仍是走向希望的寄托。每年的寒暑假期,都是在乡下陪着母亲度过的。
城,虽然繁华,如囚,一个被围起来的困地。乡村则不然,沃野千里,心里种什么,播下的理想就可以展翼远行。自由、舒展、旁骛,人性的善良如自然的金色,在农夫的耕耘下,春播、夏锄、秋收,携着阳光,将满满的果实挎回家里。
乡土的厚道,成就了都市的写实和浮华。
曾久儿进了城,茶思浅,饭思少,心的郁积日久弥深。眼瞅着一天天清瘦下去,曾文贤的心急,照此,要是惹出个病来可怎么好。悟出,女大不中留,再上心的女儿终究是要出嫁的。
陈家仪从东小院出来,陆得秀已经把曾久儿和女管家让到堂屋正说着话呢。
见过曾文贤的女儿曾久儿和女管家陶书玉,陈家仪感慨,最后一次见久儿还是在中学时代。一晃几年,出落的大方、宁静、聪慧,一张旺夫的面相,成为谁家的媳妇都是福。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