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平行线交汇2(2/2)
“抢什么抢,亏得你老舅还是解放军呢,你这个人怎么觉悟这么低呢!来,我有办法。你听我的,咱们先这么着……再这么着……然后这么着……最后,唉——明白了吗?这叫智取。我都琢磨好几天了。”
.
阮长寿、隋达文和姜五一,不约而同地等到了“自认倒霉”的那一天。
正在荷花市场前面的小广场上,专心致志放风筝的阮长寿,突然发现往日里爱打架的两个小子,竟然一脸坏笑地朝着自己走了过来。
他们的手里举着一只巨大的风筝,号称风筝界里的“丑八怪”——“屁帘儿”。
隋达文负责拽线,姜五一则高举着双手托着“屁帘儿”。
“我松手了啊!”
说完话,姜五一将两手轻轻一松。
隋达文立刻一边倒退着步子,一边快速收回风筝线。
“屁帘儿”在气流的作用下,一下子飞上了天。它在空中发出“呼啦啦”的巨大响声,引得游客们驻足观瞧。
.
风筝,又名“纸鸢”。
纸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周春秋时期。
北京风筝的种类五花八门,比如扎燕,又名京燕。再比如硬翅、软翅、对燕、拍子、串儿、筒儿等等。
在什刹海放风筝的人很多,您看那湛蓝的天空之上,星星点点地飘荡着十余只风筝。恰似有诗云,“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
隋达文的风筝在设计制作时存在缺陷,那就是不太对称。
初飞时不太明显,随着越飞越高,风越来越大,“屁帘儿”左右摇摆,继而开始“打旋儿”。
“打旋儿”可是放风筝的大忌。
最好是能够及时调整回平稳飞行的状态,但那太需要考验操作者的技巧。
而往往大多数的情况下,凡是“打旋儿”的风筝,最终都逃不出栽倒在地的命运。
栽倒在地还算是运气好的,更多的则是“翻着跟头”挂在了树枝上,落在了屋顶上,或者干脆掉进了海子里。
“不好啦!”
姜五一指着天上“打旋儿”的“屁帘儿”发出阵阵惊呼。
现场所有放风筝的人都发现了这个突发情况,大家纷纷避让,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隋达文急忙拽着自己“大金鱼”,躲开“打旋儿”的“屁帘儿”远远的。
.
可是,事情的发生总是那么巧合,好像老天有意安排一样。
隋达文惊慌失措地喊:“快来帮我啊!”
姜五一冲过去帮忙。
两个人手忙脚乱、你争我抢地往回收风筝线。
失控的“屁帘儿”一下子撞上了“大金鱼”。
阮长寿惊叫着:“你们俩躲我远点儿,快把‘屁帘儿’拉走!”
“我们也想啊!可它能听话嘛……”
“啊!”
“啊!啊!”
两根风筝线终于纠缠到了一起,笨拙的“屁帘儿”带着红色的“大金鱼”,一起往下坠,迅速往下坠。五秒钟不到,两个风筝掉进了什刹海,与碧绿的湖面碰撞时,溅射起了白色的浪花。
阮长寿和隋达文更慌了,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快速往回拽风筝线,但结果也是一样的,风筝线断掉了。
姜五一惋惜地说:“完了,完了。我们的风筝掉水里了。”
隋达文附和说:“是啊。找不回来了!自认倒霉吧。”
阮长寿紧紧盯着落在湖中心的“大金鱼”,满脸焦急,满眼直冒火星。
姜五一开导他说:“我们也不是故意的,全都是意外。你看见啦,我们的风筝也拿不回来了。只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自认倒霉吧。”
隋达文附和说:“对,别看了。风筝肯定沉底儿了。走吧,大不了回家再糊一个。”
.
姜五一拉着隋达文,两个人假装要走。
他们偷偷交换了一下眼色,各自的脸上闪出一丝坏笑。
隋达文回头看着那个小孩依旧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心想:丫可真够倔的,还没死心。我再继续敲锣边好了。
“没戏啦,等也没有用。明天早上啊,早点起,赶紧来河边转转,兴许能飘过来呢。唉,今天真倒霉啊……”
突然,阮长寿动了!
他跑到河边,迅速脱掉上衣、短裤和凉鞋。
只穿着小裤衩的他,猛然往什刹海里纵身一跃。
“噗通”一声,消失不见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