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安门往事1(2/2)
.
当老隋沉浸在为儿子取了一个好名字而痛快喝酒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身边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悄悄发生的,这种变化将不会因某个人的个人意志所转移,这种变化必将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乃至世界人类的发展史上,都会留下深刻的烙印。
隋达文出生的前十天,也就是1978年的12月18日到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小平同志在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总结讲话。
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
阮导拿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反复研读,激动得无法话语,甚至热泪盈眶。
他以一个职业电视工作者的政治敏感,大胆地预测,一个崭新的大时代即将来临。
面对这场来势汹涌的波涛,一切旧思想、旧观念将被席卷得一干二净。只有那些能够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的,在行动上敢于抓住机遇的,真正的勇士们,才能有机会登上新时代的舞台,施展拳脚,大展宏图。
阮导连续几个夜晚,通宵达旦,终于完成了万字篇幅的新闻稿《开拓进取,实干兴邦》。这是他心中的远大目标,雄伟蓝图。
他愿将自己的命运乃至全家人的命运,一同毫无保留地融入到这场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
.
当然,读过这张《人民日报》的人远不止阮导,还有姜五一他妈。
别看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食堂厨师,但是她不仅喜欢研究菜谱,还喜欢没事的时候常去单位的传达室转一转,坐一坐,读一读报纸,聊一聊国家大事。
单位的传达室是一个好地方,因为那里不光有公家的报纸,公家的电话,公家的暖水瓶里面打满了公家的开水,还有一群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单位大事、关心同事邻里大事的“悠闲自在的热心人”,他们总是聚集于此,乐此不疲。
那天下班,姜五一他妈快速地抻出《人民日报》,再将中午“剩下”的几个白面馒头放在中间,用报纸卷好,塞进包里,拉紧拉锁,放进车筐。
“叮铃铃,叮铃铃。”
车铃一响,她骑着自行车出了单位的大门。
“叮铃铃,叮铃铃。”
车铃一响,她骑着自行车进了菜市场。
“叮铃铃,叮铃铃。”
车铃一响,她骑着自行车进了胡同,到了家。
姜五一他妈在厨房忙碌。择菜、洗菜、炒菜、热馒头,一家子的晚饭做好,端上桌。
刚吃了几口,姜五一在床上哭闹起来。
老姜说:“你先去哄孩子吧,一天没见着了。”
.
这就是老姜家普普通通的一天,很多家庭也会有着同样的普普通通的一天。
老姜看着媳妇抱着儿子已经睡着,便起身下床,走进厨房。
厨房桌上放着一个不锈钢饭盒,里面是为他明天上班准备带的午饭,一素一荤,主食是馒头。
老姜把饭盒盖使劲盖严,用那张《人民日报》裹了一层,再塞进自己的工作包里。
他转身摸了摸暖气管,发现温度较低。
蹲下身,打开炉子口,看到里面的蜂窝煤忘记填了。
他夹了一块蜂窝煤,重新填进炉子里。
蜂窝煤在炉子里燃烧,因为质量不好,煤里的杂质化作一股浓烟,顺着烟囱飘了出去。
.
浓烟越飘越高。
先是高过了老姜家的屋顶,然后高过了香椿树的树梢。
这时,就可以鸟瞰到整个四合院的全景了。
再高,可以鸟瞰到整个油漆作胡同的全景。
再高,鸟瞰到整个地安门片区的全景。
再高,鸟瞰到整个皇城的全景。
这个是紫禁城,那个是钟鼓楼;这一片是景山,那一片是中南海、北海和什刹海。
浓烟飘得实在太高了,终于和这个世界说了一句再见,消失在浓浓的夜幕之中。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