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神(1/2)
这人的命运,不就是一盘棋吗?
——文引
“哥哥,棋神为何总是盯着那盘残局发呆?”帝神又输了一盘,他忽然想起棋神总是看着一举残棋,就连自己曾经想要看看这残局,都不行。帝神弄不明白,一局残棋为什么会让棋神用生命来维护?
“这是棋神的故事。你如果想听,我就给你讲讲吧。”王神站了起来,凌空而立,看着远处,似乎在想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良久,他缓缓开口道:
棋神是另一个位面上的一位令人敬仰的谋士,他的名字被那个位面或许已经有很多人都淡忘了,但是我想那个名叫李渊的皇上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姓刘,名文静,字肇仁。他的时代在那个位面被叫做秦末唐初。
??????
刘文静的父亲为了隋国社稷而战死,隋王命他袭任父职。公元617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在和李渊交往的过程中看出李渊胸有大志,就开始和李渊交好。
那是一场极为普通的宴会,却也是影响刘文静一生的命运的宴会。李渊邀请了刘文静和裴寂一起参加。李渊的小儿子在一旁作陪。见到少年李世民后,刘文静对在自己一旁的裴寂悄悄说道:“此子大度有如汉高帝,神武好似魏太祖,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这杨家的天下已经不稳,此子有极大的能力站在最高处!”
裴寂看了一眼刘文静,他不敢想象刘文静到底在说些什么。他也是附在刘文静的耳旁,低声说到:“刘兄,这话可千万不能再讲第二遍了。”
裴寂和刘文静都没有想到,刘文静的话竟然被年纪小小的李世民听到了。
后来,刘文静因与反隋的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太原郡狱。这时的李世民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而是一个正在图谋天下的野心家!他认为刘文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便去狱中探望。刘文静对李世民说道:“你今天来,恐怕不只是探看我这么简单吧。”
李世民见四处无人,低声说到:“天下大乱,不知先生可有雄心大略?”
刘文静一笑,说到:“天下大乱,非有商汤、周武、高帝、光武之才不能平定。这天下都难以找出有如此的雄才大略的人啊,况且我一介小小书生,又怎敢奢想?”
李世民或许此时已经想起了刘文静曾经说的话,就又道:“刘先生怎么知道天下怎么没有这样的人呢?依鄙人拙见,只是普通人看不出罢了。”
“哦。”刘文静看了一眼李世民问道:“你认为这当今天下谁有如此才能?”
“刘先生认为我父亲如何?”李世民问道。
“不说这些没有用的,你今天来看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刘文静似笑非笑的问道。
“我今日到狱中看刘先生,是要与刘先生共商大计。不知刘先生可有妙策?”李世民也不恼,依旧十分恭敬的问道。
刘文静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如今李密围攻洛阳,皇帝远在淮南,各地义军数以万计,跨州连郡、阻碍山泽。如果能顺天应人,高举义旗,则天下不难平定。如今逃避盗贼的百姓都来到太原城中,一旦把他们聚集起来,可得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也有几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到时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李世民听后,笑道:“刘先生的一番话正在鄙人的心里。刘先生,我这就保你出去。”李世民将刘文静从狱中救出,开始安排布置宾客,暗中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起。
刘文静深知李渊仁厚,在如此大事上会犹豫不决,担心李渊不同意。刘文静想到裴寂与李渊交好,便介绍裴寂与李世民认识,三人一同谋划大业。
不久,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击败,李渊也因此下狱。李世民,刘文静与裴寂在探狱前便商量让裴寂劝说李渊。见了李渊之后,裴寂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您身处嫌疑之地,又立不赏之功,恐怕难以保全。如今部将兵败,您因罪被拘,事情确实急迫,应当拿出办法来。晋阳之地,兵强马壮,宫监之中,府库盈积,以此举事,可立大功。关中天府之地,代王年纪幼小,权贵豪强并起,不知所从。希望您发兵西向,以图大事。”
此时的李渊已经无路可走,他自己知道,不走起义这条路,那么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李渊首肯后,李世民就暗中结纳敢死之士,并与刘文静等人约定日期发兵,恰遇李渊获释,此事就草草结束。
李世民又让刘文静伪造隋炀帝敕命,说要征发太原等郡兵马去讨伐辽东。太原等地民心恐慌,都欲作乱。刘文静趁机对裴寂道:“你没听说过‘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句话吗?应劝说唐公即刻起义,怎能如此迟延。况且,你身为晋阳宫监,却让宫人侍奉宾客,你死也就罢了,为何要连累唐公呢?”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