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8(2/2)
不过,这边的禾秋已经顾不上接电话了,她两眼盯着管理人员,随时奔向自己常坐的位置。
一会儿后,人群开始骚动起来。禾秋往前走了走,是的,她用自己的书包排了队。她迅速回到自己书包的位置,大概在前10的样子。
只不过,一开门,队伍就即刻蜂拥成一人一个队伍,开始冲锋。
禾秋也蹬蹬蹬奔跑进去,抢占了自己昨天晚上自习的位置。
怀着慢慢成就感,禾秋仰起头看了看四周,咦?还是有很多多余的位置,不过可能没有阳光,或者灯光比较暗,不是那么理想。
禾秋编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想在粉熊舍群聊中说关于奔跑和占座这件事情自己今早的体验。她编辑完后,竟然不敢发出去。王青在做实验?西格在陪伴布谷?小南在帮干妈做事?
她复制黏贴到了闺蜜群,特意让斯斯和斐斐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只有斯斯一会儿后回复了,全斐斐也像是一个失踪的人一样,好几天不见消息回复。
禾秋在翻译文言文文章,为了学好中文,她实践了「翻译是最快的语言学习路径之一」。
完成了第一遍,她发现自己不认识的汉字还真的不少。勤翻字典吧!
她记得自己在四年级就看完了傲慢与偏见,于是她很想找到中文翻译版本,看看自己对中文译本的理解,培养语感,可惜没借到,查了一下,都借出去了。
于是她跑到了社科阅览室,打算借文化名人书系列,用以了解个人空间与本国文化的联系。
早教中心的幼儿中有一个4岁的小朋友,说得一口地道的普通话。禾秋怀疑他是不是特殊培养过。傅老师告诉禾秋,不要失落,母语说得不好才是丢人的。
禾秋对中文中的修辞十分感兴趣,与西方文学鉴赏课有相似的理论来源,比如明喻、暗喻这些。
比如说到「那事」,具体事情含糊,表达方式比较温和,这常常用来呈现令有些人感觉尴尬的场景。
要想了解本国文化,还需要研究人。
研究人,还需要研究人的弱点。欲望便是其一。
文化名人书系列从治学、读书、人生等角度描写了不同时代文化名人的出类拔萃。禾秋发现在本国文化中,亲情被放在了非常高的位置,不过暂时没有出现谈母亲,只有谈父亲的文章。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父亲对儿女的成长是最具原始动力和压力的吧,而母亲大多数时候是孩子的避风港,是撒欢的地方。母亲爱孩子,不及父亲严厉。
禾秋想起父亲禾天,母亲婕西,发现他们刚好反了过来。父亲禾天是自己的避风港和撒欢的地方。她又忽然想起了小南,小南好像是充当了“母亲”的角色,是自己的避风港,是撒欢的地方,就像禾天那样。
不想,阅读却是婕西帮助禾秋建立起来的好习惯。禾秋很小的时候,词汇量就惊人地丰富,离不开婕西对她的日益熏陶。说起来,婕西也没有做什么,就是言传身教,她自己也是一个非常热爱阅读的人,家里换得频繁,更新量最大的可能就是书了。
相比于现在,禾秋很少买书,她看书的速度也很快,通常一周三本;而一些经典书籍,在图书馆也可方便找到。可能更现实的原因,是书非常贵,而禾秋钱不多吧。
从“自力更生”的实践经历中,禾秋越发理解布谷经常在秀场出入;婕西会为了缓解压力,在游戏中恋上游戏玩家;而解忧研究所中,也有那么多自由职业者在过着自律而清苦的生活。
这也好,学会了赚钱、花钱;还学会了俭朴、不再浪费;进而,自内而外地开始独立起来,自己给了自己安全感,就不必依恋着谁了。禾秋心里这样想着。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