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假设犯罪(13)(2/2)
“太好了?”
“我之前就有预感,这次的故事应该不是小学生的死亡。”
阿雨昏昏欲睡的声音拖得漫长,想来目前发生的事都在他的意料中。
“那什么意思?”
“字面上的意思。如果幽灵没办法正常对话,意味着幽灵在懂得和人对话前就过世了,年纪应该比小学生小得多,这么想是很自然的。”
阿波用还空着的左手轻敲自己的额际,停了一拍后反驳。
“但幽灵不管怎么看都是小学生,他甚至还背小学书包。更何况幽灵应该以生前的模样出现。”
“为什么是生前的模样?”
“这不是你说的?幽灵会变成自己所知的模样。”
“正是如此啊。”阿雨笑了。
虽然听不到笑声,但阿波眼前浮现阿雨在电话另一端扬起嘴角的模样。
“如果他连对话也不知道,他自然不知道自己的样貌。正因为一无所知,才会模仿他人,这就是他的人物设定。”
阿波闭上眼睛,摇头后用力握紧手机。
“阿雨,你知道些什么?”
“我什么都不知道,作家只是创造出符合设定的故事,一一串连起设定代表的意义,写出正确的故事。”
阿雨的语气逐渐变得兴奋,但与他平常相比,声量仅仅些微变大,抑扬顿挫也只比平常强。那是只有阿波才能察觉,也只有他才看得出的变化。
“据说小孩子是在出生后九个月左右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快一点也是六个月大时。如果在那之前过世的幽灵会怎么样呢?”
“当然就不会知道自我的存在。”
“更正确的说法是,无法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所以那个幽灵才会变成别人的模样,他大概是变成受到相同照顾,和自己年龄一样的婴儿。
令人难以置信。
“幽灵就以幽灵的型态,像活着的小孩一样成长了?”
“是的,因此他才会连对话都一窍不通,我们寻找过世的小学生才会一无所获;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发现和素描长得一模一样,但活蹦乱跳的小男孩。”
阿雨的声音十分激昂。
“什么?”你有什么好开心的?阿波虽然想这样问,却克制住自己。
希望或紫色的指尖,阿雨大概认为这次的幽灵和这两个词有关。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理由让他情绪激动。
阿波将视线投向幽灵。幽灵在长相相同的男孩周围轻轻飘浮着。
“这就是这家伙的设定吗?”
“是的,非常有可能。”
幽灵挂着无邪的笑脸用难以听清楚的发音,唸出一连串惯用招呼语“你好”、“谢谢”。他的笑脸远比小学生年幼,宛如刚出生的稚子。
“因为学会对话前就死了,这家伙才不知道怎么对话吗?”
“这样想很合理的。”
“所以这家伙才这么亲近我吗?”
在过世后数年漫长时间中,没有任何人看见他,也没有任何人听见他的声音。他仅仅眺望交谈的人们,因为不知道其中意思,所以只能远远望着眼前的光景。他一直模仿人们交谈的样子,朝人们抛出一句句招呼语,但理所当然没收到任何回音。
终于,阿波应了一句“你好”。
男孩的话语初次构成对话。
“就因为这样的理由跟着我走吗?”
“就是这么回事,编辑大人。”
阿波彷彿又看见电话另一端的阿雨露出微笑,他摇摇头。“是啊,符合你喜好的设定。你应该能够马上联想到这个设定。”
“同时也是可能受你讨厌的设定。”
“一点也没错,出成书的话太平淡了。”
实在难以释怀。
连对话也不知道的男孩长久以来无法和他人沟通,也不会因此感到不满。
“说书人,你会给这个故事准备怎样的结局?”
阿雨短暂地陷入沉默。
“不实际写写看不知道,不过故事主题非常简单。”
“那是什么?”
“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幽灵,他的遗愿是什么呢?”
阿雨留下这句话,电话就挂了。
这家伙的遗愿吗?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一清二楚。
成为幽灵的男孩所渴望的,只是被紧紧抱在怀里。
回过神时已经是落日时分。
阴暗的天空滴滴答答地落下雨点。水滴宛如绽放在挡风玻璃的花朵般滴散,又被雨刷
不厌其烦地一一洗刷。阿波开着汽车绕到图书馆接阿雨,阿雅坐在后座,而男孩不
变地坐在阿波的大腿上。
“查清楚了吗?”阿雨坐在副驾驶座询问。
阿波点头,他藉着出版社的名片获得一个情报。
“他叫内田勇次,他在出生四个月后身亡,而这是八年前的事。”
他们询问和素描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孩母亲。那位女性和内田勇次的母亲从年轻时就是
朋友,两家住得近,全家都有往来。因此,幽灵——勇次才会把自己和素描中的男孩搞混
并在这种情况下过世。
在此说明一下发生在内田勇次身上的意外。
“事情发生在八年前的八月,他坐在婴儿车上,而他的母亲推着婴儿车。他们打算通过连斑马线也没有的狭小十字路口时,卡车冲过来,他和他母亲同时死亡。”
阿雨一语不发地眺望窗外夜景。眼前的夜景毫无稀奇之处,仅有远处高楼的窗户在一片黑暗中亮起,显得特别醒目。
他细语。“这一定就是这次的故事吧。”
“没错,简单明了啊。”后座传来声音。
“到底怎么一回事?”
阿波透过后照镜确认阿雅的表情,但她的身影在昏暗的车内模糊不清。阿雨回答她的疑问。说书人比原本是编辑的侦探还饶舌地讲述起故事。
“一说到关于四个月大的婴儿愿望就非常自然地会联想到母亲。再考虑到他的灵异现象,应该能马上明白他希望被母亲紧拥在怀里。”
阿雨呼啊一声地打了大大的呵欠后继续说。
“但编辑指出一点: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愿望,为何这么多年都无法达成?我认为这是这次故事的疑点。”
那算是疑点吗?答案非常清楚,这是显而易见的伏笔。阿雨疲惫地述说。
“他的母亲同时殡命了,而这就全部说得通了。不论他多么希望母亲抱紧自己,母亲不存在的话就不可能实现。”
这家伙一定从一开始就察觉到这个设定,阿波想。所以他才在寻求其他设定,寻找通往结局的设定——通往读者期望的结局,他想寻找圆满幸福的结局。
“故事已经清楚了,但结局在五里雾中,因为男孩的愿望注定永远无法企及。”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