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工业基础(2/2)
这段时间,由于刘铭不在,他们都累得瘦了一圈。当时,刘铭可是一兼四职,他这一走又找不到合适的人代替,所以就只能找人分摊了。
陈晨最惨,一下分到了两个,一是政委,二是后勤部长。别看政委平时好像没事干,其实最累人。战士一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来找政委,烦死了。
陈晨白天要训练大刀队,鼓舞士气,晚上还要给和士兵拉家长,增进感情,了解士兵的思想动态,士兵睡了,还得给他们掖被子,真是又当爹,又当妈。就算到了深夜,也不能睡,因为还有大量的帐目等着他呢。
这个后勤部长,对于陈晨这种不太懂会计的人来说,简直是赶鸭子上架。但赶鸭子,也得上架。陈晨倒是挺过来了,虽然经常忙得丢三落四。
没有刘铭在的日子,大家真是非常的想念他啊。要不是看在他把一台台机器,一车车的人源源不断的送过来,陈晨早就叫他回国了。
简单的介绍完东北这半年的变化,刘铭对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由于没有摸清独立师的情况,日军一直表现得很低调,没有什么大动作。尤其是从那支赶来围剿义勇军的混成第39旅团,被独立师吃掉一个大队后,他们就乖得像孙子,窝在城里不敢动了。
在这个冬季,日军顶风冒雪的不断增兵,但受限于铁路线经常遭到打击破坏,增兵速度不快。到现在为止,也才来了四个完整建制的师团和130架飞机。
即第2、第8、第10、第20和39旅团,以及关东军的四个航空大队。
“一切都在我们的预计之中啊,我看可以和日军决战了。”刘铭说道。
“战略决战?”陈晨兴奋的猛的一挥拳头,将一张木桌砸散了架,随后高喊道:“就让关东军的历史在我们的手中,划上句号!”
刘铭问:“我们的重工厂建得怎么样了?枪支弹药一天可以生产多少?能不能满足大规战役的需求?还有部队的训练水平如何?能不能与日军相当?”
“兵工厂能开工的还是原来的那些老厂,新建的工厂现在仅仅是试运转。克虏伯的钢铁厂连高炉都还没架起来,轻工业的纺织、造纸、医药,倒是先投产了。”
“关于训练,你尽管放心,我们一天都没有耽误,已经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达到要求了。”
“原料缺不缺?”
“鸡宁的煤矿和铁矿都恢复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铜有你从苏联买来的,暂时也不缺。大庆油田正在加紧建设中,第一口井估计再有两个月就能出油了。石化厂就建在大庆,最快也得三年才能投产。”
“坦克和装甲车呢?”
“这些工厂建在鸡宁,现在还只是一个地基,要投产,再快也得两年后。”
“飞机呢?”
“你比我还急啊。”陈晨笑了笑:“现代化的工厂不是红警里的游戏,鼠标一点,就能拔地而起。苏联专家说要想把所有的工厂全部建起来,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刘铭摇头道:“我们哪有这么多时间?我觉得除了大型的钢铁厂和石化厂,其他的一年半就可以全部投产。”
“这不可能?”陈晨不相信。
刘铭道:“是吗?如果所有人都能被高效的组织起来,并且施工顺序和管理可以像钟表那样精确,大家配合默契完美的话,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