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苦涩的出生(2/2)
“你看她,长的多像你,真漂亮!将来一定和你一样是个大美人。”
祁英闭了一下眼睛又强撑着睁开,仿佛提足力气但还是声音很微弱的说道:
“不!成材,这孩子将来一定要是个才女,一定要让她考上大学。我不行了,闺女交给你了...”
说着她尽力又抬起自己的左手,说:
“这只蓝田玉手镯,留给闺女。”
李成材握住祁英的手,那抹晶莹的菠菜绿映衬着她的手臂更加地雪白,他尽量压抑着哭声说:
“不,呜呜呜呜,英子,等她长大你亲自交给她,我们一起送她上大学。”
“成材,别为我伤心,这是天意,天......”
祁英话还没有说完就断了气,李成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嚎啕大哭了起来,在场的人都跟着掉了眼泪。
不一会儿,很多相亲们闻讯都来了,大家都跟着一起伤心,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李成材,还是老支书先开口了:
“成材啊!你要节哀啊!就是看在娃儿的份上你也要挺住,这娃儿命大,将来一定有出息。这娃儿是咱骆驼集的娃儿,只要有大伙一口吃的就有这娃儿一份!”
“对,李老师,你的娃儿就是我们大家的娃儿,全骆驼集的婆姨们都给这娃儿当妈!”
李成材眼含热泪把围着他的相亲们望了一圈,再看看怀中这张嗷嗷待哺的小嘴,心中涌起了非常复杂的感觉,这感觉就像一下子从云端跌落至深谷而又必须从深谷使出浑身的力气往上爬,并且不得不往上爬。而往后的日子带给这个平凡的男人太多的磨难却也带给他的孩子一个不朽的传奇。
两天后,办完祁英的后事,大家从墓地下山后都陆续回到了自己家,唯有马大娘一家跟着李成材回到了学校。马大娘的脸色不太好,这几天帮着照顾孩子又忙前忙后的,兴许是累着了。但她还是帮李成材抱着孩子跟在后面,马德良也跟着一起进了李成材家,这份心让李成材很感激,正准备向他们娘俩道谢,谁知刚进门把孩子放下,他娘俩就齐刷刷地跪在李成材面前,把李成材惊呆了。
“李老师!我们老马家对不起你呀!”
马大娘大声哭喊了出来。
“使不得!马大娘马大哥,快!快起来!”
李成材一手拉一个要把他们拽起来,马德良死活不起:
“李老师,你是个文化人,你可以不跟我们计较,可我们过不了良心这道坎,娃儿小不懂事,我们做大人的不能昧着良心活!”
李成材只好拉马大娘:
“大娘,您快起来!您这是要折我的寿,到底怎么了?起来说吧!”
马大娘非但不起来,还哭得连跪都跪不住了,半躺在地上嚎道:
“呜...呜...李老师,我事先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了,兴许英子不会死。”
李成材不明所以,连忙大声质问:
“英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您倒是说清楚!”
“我家翠翠,...”
马大娘话到了嘴边,又咽了进去,于是马德良开口了:
“翠翠那天打柴摘了好些山楂,都给祁老师吃了,她还是个娃娃,什么都不懂,哪里知道山楂平常人吃得,孕妇吃不得,尤其是体质虚弱的孕妇吃不得。”
“山楂?孕妇吃不得?....”
听到这些话,李成材瞬间懵了,脑子一片空白,人也瘫倒在椅子里,马家娘俩仍旧跪着不知所措。大家谁也没有说话,全都呆了。
不知过了多久,孩子哭了,小嘴张得好大嗷嗷大哭着,感觉是撕心裂肺地哭,让人听了就心疼。孩子的这声哭让李成材想起了许多事,想起当年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上吊自杀,自己如何被马德良他爹藏在牛车的秸秆下悄悄地带回骆驼集;想起父亲病逝,是马大伯带人悄悄收尸把父亲送上山安葬;想起和马德良一家挤在一张炕上度过的日子;想起结婚时马家人个个喜笑言开忙前忙后;想起翠翠捧着山楂递给祁英时纯真的笑脸;想起祁英临终的嘱托和那声“天意”....如今物是人非,马大伯不在了,祁英也不在了,而马家人个个善良得让人无法心硬。
李成材站起身来,一手扶一个,对马家娘俩说:
“起来吧!不怪你们,更不怪翠翠,英子都说了这是天意。”
马大娘抹了一下眼角的泪,打这哭腔说:
“成材啊!我们老马家欠你的,这辈子还不完,下辈子继续还!”
李成材平静地说:
“大娘,您言重了!我这个大人都不懂山楂的药性,翠翠这个八岁的孩子怎会懂,发生这样的事,只能说是我和英子的命。千万不要告诉翠翠,娃儿的路还长,不能让她背负这个黑锅,痛苦过一辈子。”
马德良母子听到这些话再也说不出话来了,热泪盈满了眼眶,看了一眼那个一出生就失去母亲的小生命又看看仅仅几天就老了好几岁的李成材深深地鞠了个躬.......
从那以后,李成材既当起爹了又当起了妈,还是学校三十几个孩子的老师。他给孩子取名叫李天意,白天上课时小天意的摇篮就放在讲台边。孩子醒了时常把她背在背上上课,经常尿在了他背上,尤其冬天的时候又冷穿的又多,有时一天就得换下一大盆,又不能件件都洗了,因为实在没那么多换的,再说老天不争气,洗了也干不了,所以李成材身上那味儿,学生们都习惯了。那一两年,李成材的日子的确是苦不堪言。孩子还没断奶的时候是村子里的女人谁有奶水谁就过来给孩子喂奶,马德良的老婆是来的次数最多,几乎一天两三次,后来孩子大点了,能吃糊糊了,马德良的妈一有空就帮忙带着。
李成材除了带孩子,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们的身上,除了教好功课,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他也很重视,骆驼集的学生没有厌学的,只有因为贫困实在上不起学的。一九九三年,另一位老师实在受不了这里的艰苦和单调,辞职南下打工去了,留下李成材一个人苦苦撑着。后来陆续有各地的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来这里支教实习,但是最长的都没有超过三个月。除了偏僻落后的地理位置,简陋残旧的校舍和严酷恶劣的气候也没法让他们长久待下来。学生们小学毕业后,能上初中的刚刚过半,能上高中的更凤毛麟角,能有考上大学的就成了李成材长久以来的目标。其实马翠翠倒是块读书的料,只可惜家里姊妹多,她又是老大还是个女孩,刚读了初中毕业,家里就给她张罗着嫁人的事了。
想着骆驼集的孩子长大后,不是早早地成家重复着上一辈的历史,就是出去打工赚钱做着社会最低层最辛苦的工作,再要不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光景不好时苦干一年也吃不饱,李成材很无奈,他只有在这里继续坚守着继续出自己的一份力,他相信总有一天这一切会改变,一定会。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