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时光太短,指缝太宽(1/2)
时光很快。有句经典台词,时光太短,指缝太宽。
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国赛区很快开始了。星河他们被分配到了西北赛区,目前西北赛区共有30支队伍,其中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各有六只队伍。当然为了各省这6各出现名额,各省也是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
星河他们所在的甘肃赛区共有124支队伍参赛,全省14各地州市都有队伍参赛,最后经过激烈的比赛,共有3支兰州队伍、一支白银、一支金昌、一支嘉峪关战队获得初赛资格。
这六支队伍分别是
兰州赛区:
1、安宁区的星河战队
2、城关区的兰州拉面战队
3、七里河区的五泉山战队
白银赛区:
1、铜城战队
金昌地区:
1、八冶人战队
嘉峪关地区
1、雄关战队
这六只队伍,代表着甘肃省最高的游戏竞技水平,将在西安和西北地区的五省30支队伍争夺西北赛区的三个出赛名额。
西安南郊,西北宾馆内,星河他们和甘肃其他队友住在一起。因为队伍多,比赛间隙时间较多,星河他们选择了在比赛间隙参观了西安的几个出名的景点。
第一站,大雁塔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因为是古建筑,其他人都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有星河,在这个唐代的气势恢宏的建筑物下,莫名想起了那个时代,同样在西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罗马帝国。
第二站大唐芙蓉园
秦时,利用曲江地区原隰相间,山水景致优美的自然特点,秦王朝在此开辟了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使曲江成为皇家禁苑上林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皇3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隋文帝恶其曲,觉得不吉利,遂拟更曲江为“芙蓉园”。经过隋初的一番改造,曲江重新以皇家园林的性质出现在历史舞台,而且得到了一个新的名称----芙蓉园。同时它与首都大兴城紧密相连,其池下游流入城内,是城东南各坊用水来源之一。
隋炀帝时代,黄衮在曲江池中雕刻各种水饰,臣君做饮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饮,把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曲水流觞故事引入了宫苑之中,给曲江胜迹赋予了一种人文精神,为唐代曲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唐代扩大了曲江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除在芙蓉园总修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之外,又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以扩大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这里成为皇族、僧侣、平民汇聚盛游之地。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史上脍炙人口的文坛佳话均发生在这里,唐时的曲江性质大变,成为首都长安城唯一的公共园林。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在唐太宗出现贞观之治后,其后的高宗、睿宗等朝,园林建设在这里开始有了较大的举动,奠定了盛唐文化繁荣的基础。
唐玄宗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其盛况空前绝后,达到了其园林建设的顶点。在皇家禁苑芙蓉园内,玄宗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并建了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的夹城(长7960米,宽50米)经过唐玄宗的扩建,芙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曲江的园林建筑达到最高境界,各类文化活动也趋于高潮。随着唐末长安城的毁灭,其各种园林建筑也被破坏殆尽,各项文化活动也逐渐沉寂下去。[1]
2002年,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建造的,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开工建设。
2005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大唐芙蓉园建成正式对外开放,开园之初即迎来了台湾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第一批客人。
环境布局编辑
西安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大雁塔东南侧,南与曲江池遗址公园相连,其园中的芙蓉湖与曲江池水域相通。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所在地,占地10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300亩,总投资13亿元。大唐芙蓉园[5]分别从帝王文化区、女性文化区、诗歌文化区、科举文化区、茶文化区、歌舞文化区、饮食文化区、民俗文化区、外交文化区、佛教文化区、道教文化区、儿童娱乐区、大门景观文化区、水秀表演区这十四个景观文化区,集中展示了唐王朝一柱擎天、辉耀四方的精神风貌、璀璨多姿、无以伦比的文化艺术,以及它横贯中天、睥睨一切的雄浑大气。园内主要景点有:紫云楼、凤鸣九天剧院、御宴宫、唐市、芳林苑、仕女馆、彩霞亭、陆羽茶社、杏园、诗魂、唐诗峡、曲江流饮、旗亭、丽人行、桃花坞、茱萸台等。[6]这些景点主要倚芙蓉湖而建,分布在芙蓉湖四周。紫云楼为整个景区的中心。
帝王文化区
帝王文化区以全园标志性建筑——紫云楼为代表,展示了“形神升腾紫云景,天下臣服帝王心”的唐代帝王风范。历史上的紫云楼,据载建于唐开元十四年,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必登临此楼,欣赏歌舞、赐宴群臣与民同乐。依史料重建的紫云楼位于现园区中心位置,也是全园最主要的仿唐建筑群之一,主楼共计四层,每层都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载体共同展示了盛唐帝王文化。一层由反映贞观之治的雕塑、壁画和大型唐长安城复原模型,国家一级唐文物展等组成。二层为唐明皇赐宴群臣,八方来朝、万邦来拜大型彩塑群雕。紫云楼是园区内一个重要的景点表演区,三层的多功能表演厅为您上演宫廷演出“教坊乐舞”。四层设有如意铜塔投掷游戏。
水秀表演区,大唐芙蓉园水幕电影
水秀表演区位于紫云楼观澜台前的湖面,是大唐芙蓉园集水幕电影、音乐喷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雾为一体的,世界级大型现代化水体景观。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宽120米高20米的水幕,以激光辅助,突出水幕上水的流动质感,利用激光表演组成了音乐、喷泉、激光三者相结合的水上效果,火焰、水雷、水雾各种变化多端的感官刺激性效果设计,使游人们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感受到这一集声光电水火为一体的绝无仅有的水秀表演。水幕电影《大唐追梦》带游人穿越时空与历史名人相约,水幕电影结束后,还有火龙钢花表演。
歌舞文化区
歌舞文化区位于紫云楼南的——凤鸣九天剧院,是歌舞文化区内一个蕴涵盛唐风韵的现代化皇家剧院。剧院装修豪华、体现皇家风范。剧院的保留主打节目——梦回大唐。以现代艺术手法,配以全新视听效果,展现了盛世大唐社会精神风貌。[
饮食文化区
“唐风食府悦客来,道逢佳肴口流涎。依水品花饮美酒,逍遥自在随意间。”御宴宫——位于园区西门北侧,是展示唐代饮食文化的中心,集美食、美器、美酒、美乐为一体的大型主题餐饮区。内设以唐文化为包装、party文化为特色的体验式大型餐饮宴席园,皇家御宴、中高档的团体宴、商务宴和party宴。还为游人提供了以自助餐为主要形式的就餐场所,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就餐需求。
“市井平常事,最是热闹处”。民俗文化区内——唐市位于园区的南面,由唐集市和戏楼广场组成,面积一万两千零二十二平方米。唐市二期项目,是以古长安城进行贸易、商业活动市集为缩影,以反映唐代“商贾云集、内外通融”的商业文化氛围为核心,集观赏、游乐、消遣、体验、交流、消费为一体的唐朝风俗文化街,经过一年的打造,于2012年5月1日对游客开放,将为市民与游客复原出一个盛世大唐繁华的古代市集。同时,“第二届西安曲江国际光影节”也将在此举办开幕仪式。
2012年4月29日-5月1日假期,唐市街区将举行精彩表演,来自各地的民间绝活、民俗舞蹈、精彩杂技、西洋乐队,舞狮锣鼓、活体雕塑、惊险武术、古装走秀、等表演团队轮番上阵,加之独特的开市、闭市仪式,将为游客打造一个唐朝文化情景式的体验街区。
除了节日的演出,唐市还为游客市民准备了日常演出,包括秦腔、杂技、舞狮、音乐诸多项目。每逢周末,抛绣球选亲、霓裳羽衣舞、西洋情调乐队将为游客带来不同的感受。
大唐芙蓉园是第三天比赛结束去的,因为这天星河他们获胜了,心情特别的好,所以他们不仅转了很多地方,还在里面吃了陕西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小吃。星河印象最深的倒是biangbiang面。
第三站兵马俑景区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总面积14260平方米,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面积6000平方米,由四个单元组成,四个方阵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系统,面积524平方米。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1976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79年向国内外公开开放。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自1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兵马俑是1974年3月发现的,当地农民在一片砂石堆积、墓冢累累的荒野上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试掘,发现是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兵马俑坑(即一号俑坑),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5张)
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巨大的发现,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与震惊。兵马俑坑由于规模宏伟,陶俑、陶马的数量巨大,发掘工作要延续数年乃至几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如何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它免遭风雨霜雪的侵害,成了令人忧心的重大问题。当时我们考古工作者曾计划用竹竿、芦席搭盖一个临时性的保护大棚,以解决燃眉之急。1975年8月26日,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飞抵西安,传达了国务院要在此建立兵马俑博物馆的决定,并把它作为国家的专项工程。
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是1975年底开始的,1976年2月负责筹建工作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9月正式破土动工。建馆伊始正是国家多灾多难的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许多大的建设工程纷纷下马,建馆资金严重不足,建材筹集困难。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建馆的人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于1979年9月底,一座雄伟的占地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竣工,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的10月1日,向国内外、公开开放。
兵马俑博物馆初期的建馆方案是1975年10月拟定并获国家批准的。当时仅发现了一号兵马俑坑,而二号和三号兵马俑坑是1976年夏季在考古勘探的过程中才发现的。这就决定了兵马俑博物馆的一期建设方案是不完备的。一、二、三号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内的一组陪葬坑,三个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也是座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浓烈兴趣。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观众如潮,在全球形成了一股秦兵马俑热。如此,兵马俑博物馆原有的建筑规模及较简陋的设施,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如何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世界一流的大馆,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博物馆全体人员迫切的愿望。在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于1986年将兵马俑博物馆的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列为陕西省的重点工程项目。扩建的主要工程是建造二号和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以及文物库房、文物综合陈列厅等二十余项配套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4850万元。从此兵马俑博物馆的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二期扩建重点工程之一的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于1987年5月开始动工,1988年底主体工程竣工。接着进行考古发掘,1989年9月27日,三号兵马俑坑对外开放。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的基建工程于1988年动工,1993年底主体工程竣工,1994年开始发掘和对外展出。至此作为兵马俑博物馆建设中的核心工程——一、二、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已先后全部建成。三座遗址大厅的建筑总面积为34730平方米,把三个俑坑全部罩于遗址大厅内,并有较好的通风、采光、防火、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
建筑布局编辑
场馆组成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