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8)(2/2)
第二天,阿庆夫妻俩起了个早,说实在的他夫妻俩人,昨晚没睡好觉,眼巴巴地等到天一亮就起床了。阿庆洗漱过后,他老婆已经在小锅子里,替他热好了昨晚吃剩下的两碗红薯粥。阿庆忙忙地吃饱了,就检查了一下箍桶担,看看要用的工具是不是齐全。然后,挑起箍桶担就出门去了。
临出门时,阿庆婶又关照丈夫说:“你在男方家说话要留口一点,不要说我喜欢你家之类的话,让男方看出以为我女方将女儿送上门似的。女方应当让男方求你,摆出一些架势来,这样才不会让男方看轻了。”
阿庆笑了笑说:“你把我当成三岁小孩子吗?这点粗道理还要你教我?”
“我这是不放心嘛,你这人一高兴起来,就会把什么话,都没遮拦地讲出来的。”
“哼,你这张嘴才是这样,我可不像你。”说着阿庆便挑着箍桶担,顾自出门去了。
耳朵里却听到了他老婆的一句轻骂声:“哼,真是一头直头牛,犟。”
阿庆挑着担子出了古村,向东边山脚下的大路上,一直向东走去。山上望去还有一处一处,昨天没融化完的积雪,脚下的路却被昨天的太阳晒干了,挑着箍桶担走,脚下也很起步灵便。
古村和前面远望去的周村,都笼罩在早炊的烟霭之中,给冬天清早那寒冷和寥寂的原野,肃穆之余增添了一些生机。
阿庆喜孜孜地挑着担子赶路,只因他今天胸中有一团喜气洋洋的火,所以赶起路来格外的有劲,冬日早起的寒冷早已被他抛到九霄云外,直觉得全身都热烘烘的。他这双跑惯了乡的两腿,很有节奏而快速地向前迈着。肩上的那根小扁担,也跟着他脚步的节奏,挑得一软一软地在肩上跳。走不了多时,便过了周村,这条山脚下的大路是从周村村后,一直向东通过去的,周村就在距路约一百多米的地方座落着。
阿庆知道此地是属於周村的田畈,过了这里前面就是孙村了。孙村距周村很近,约五里多路,阿庆沿着他这条走过了几十年的,最熟悉不过的老路一直向孙村走去,不一会儿,就走进了孙村。
当阿庆挑着箍桶担一走进孙村,便在墙弄口喊了一声:“箍桶啦。”
这时候,孙村的人还未出工,有几个人还端着早饭碗走了出来,一见阿庆便笑着打招呼:“古师傅,你来得好早呀,这么多路走来了。”
阿庆一边笑一边说:“吃这碗饭没办法,来得早一点,趁大家在家的时候,好讨一些活儿做做糊糊口。”
“古师傅,你说得好客气呀,我们务农的人哪及得了你有手艺,能多挣些钱。”
“做手艺也有做手艺的苦,彼此都一样的,落一行怨一行呗,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地干,为了糊一张嘴嘛。”
这阿庆一路和熟人们打着哈哈,彼此都客气地寒喧几句,这是职业使他养成的习惯,和气生财嘛。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