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6
又是一年六月末,时间过得真快。
班级的关于他的传闻不再有了,现在大家都计划着高中的方向。经过几次模拟考之后大家对自己的多多少少也有个评价。听农村来的朋友说,他们六年级的时候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小升初的时候,班级大多数同龄人都是留在农村读完初中,或者是挂名在初中,外出打工,现在他们当中早有辍学外出闯荡了。对于他们来说,高中,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可有可无的,是对是否升学的选择。而对未来的道路,大家都希望的未来都不能是可无的。许多女孩子,或许在我考上大学的那时候,都已经结婚了。
对于我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可谓是数一数二的,虽然“数一数二”的依据是按照着:学校上一级达标校的人数和比例还衡量,似乎这些都不是我该考虑的,得为自己感到庆幸,生活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还好我,脑袋瓜子还是比较聪明的,考试只不过一展纸张而已,就是那么刻板。
这次考场是做在四中,就是本校的高中部。有些同学半开玩笑地说,可能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曾经一直希望的高中。
说得很多人都赞同。我也知道,一个班级能考进18名同学就很不错了,也就是说,剩下42名的同学将会去其他学校。到最后,依据几次模拟考和市考的成绩,教导主任,班主任都会找到班级的前5名的同学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就是说服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将第一志愿填为四中。并且签了一份“保送合同”,单份的,学校代保管,内容写了很多,说到底,就是以开始的奥赛班的名额来诱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这手段老爸说,很正常,几乎每个一级达标校、甚至每个高中和附属中学(初中)的都会有一定的合作关系。班主任对我们说:“我们学校要是把能上一中的同学,四中那不就没人才了嘛!道理大家都懂的,再说了,四中的文科优势在全市也是数一数二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