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三个问题(1/2)
而这家钱隆酒家,更是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的,那生意好得简直令人咋舌。这家生意如此火爆的酒家,正是四大家族之一的钱氏家族的产业。
云溪皱了皱眉,他们要想在这西凉城把这酒家给开得火热,必然会得罪地头蛇钱家啊……
想到材料里看到的关于钱家的介绍,云溪更是头疼。在沈清没有出现之前,钱家掌握了大梁西北地区的经济。可想而知,沈清的出现让钱家多么咬牙切齿了。
钱家人一直视沈清为眼中钉,而沈清对钱家似乎也十分针对。两家不对头在西凉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想到这儿,云溪摇了摇头,同时也心生疑惑。这沈清这么精明稳重的一个人,为何在处理与钱家之事上会如此尖锐呢?
还有,这沈清又究竟是有什么能耐,才能够白手起家,不但打败地头蛇钱家,坐稳了西北地区第一商的宝座,而且还能够把产业扩张到大梁的其他几个区域,成为大梁数一数二的大商人呢?
莫非,沈清与这钱家有什么恩怨?
云溪压下心头的疑惑,把手上的材料放下,拿起狼毫笔,轻轻蘸了浓墨,然后便在纸上写下了娟秀而又不失大气的几个字:
人,菜式,宣传。
然后便圈了“人”这个大字,顿了一顿,云溪又画了一个箭头,写上东集镇,然后又写上了一些调教了多年的徒弟的名字。随后,她又写上主厨两字,而后面的人名,却是迟迟写不下去。
她调教的徒弟她自己清楚,这些个徒弟都是沈清给她找的,当初培养他们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有能力做某些特定的菜式,所以虽然他们能够成为不小的助力,但也仅仅是助力罢了。
若是要想让这西凉城的福泉分店顺利开办,还必须有一个主厨。这主厨,前期她自然是可以担任的,但不可能担任一辈子。
这儿与东集镇福泉的情况不同,在东集镇,就算稍微出了些差错也无碍,而客人的量也不可能像西凉城这样一大批一大批的。在这儿,上菜速度必须得快,而且质量必须得高,她至少需要培养出两个甚至以上的主厨,用轮班的形式工作,从而适应高强度的工作。
想到这儿,云溪皱了眉头。
暂且把这件事情放下,云溪又开始思考关于菜式的问题。
西凉城是氏族聚居地,这儿的氏族可不是东集镇那种小氏族,居住于此的氏族子弟们那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对于吃的,也比东集镇更为讲究。
为了迎合这些特地顾客的需求,所以这菜式肯定得更加精细,这菜的名堂肯定也得更加好听。
云溪把自己脑子里储存的那些个菜式都给搬了出来,挑出里面比较适合这种高档酒楼采用的菜式,然后挨个写了下来,很快,这白纸上就布满了娟秀小字:糖醋鲤鱼、龙井虾仁、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玉记扒鸡、芙蓉干贝……一道道菜肴,均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云溪数了数,大致写了一百多道菜肴,随后又按照食材的时令、菜肴的性质给这四十多道菜分门别类,不但保证各个时令都能够有合适的菜肴提供,而且汤品糕点炒菜甜品一应俱全。
想了想,她甚至还加上了水果拼盘。
仔细地又看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问题了,云溪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那便是宣传了。
新店开张,宣传自然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人们还没有厌倦发传单打广告那一套,看着新奇的宣传方式,必然会十分感兴趣的。
但这宣传单如何制作,便又是一个问题了。
想了想,云溪有了主意。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