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完结)(1/2)
2017年4月,百乐门重新开张,苏烟去了。她一个人去的。那年她已经九十四。
家人都工作忙,苏烟基本是一个人住在家里,年纪大了,她终于放弃了折腾,从前还会在学校里教舞蹈课,如今舞蹈课也不教了,平日里就晒晒太阳,兼或带带孩子,过正常的老年人生活。
那天她晒完太阳回家,沙发上正坐着曾孙女,怕是下午又追看什么韩剧,这会正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还是年轻好,小姑娘倒头就能睡。
苏烟的目光落在了台子上陆舟宇的遗像上,忽的莞尔一笑,眼角的皱纹随着那抹笑而浮动,像是一尾尾游动的小鱼。她早已经不再年轻,皮肤打皱,落满老年斑,思维也日渐迟缓。苏烟抚摸着那遗像,脑海中缓缓回忆和陆舟宇的过往。
她同陆舟宇的爱情,伊始于1935年,后来历经了战争、生离、饥荒、文革、对外开放,生活富足,儿孙满堂,到1995年陆舟宇去世,终于到了死别。他们执手相伴,风雨同舟,六十年。苏烟知足了。
陆舟宇去世之前,带她去过一次南京。是在三月,那是金陵最好的时节,江南佳丽地,金陵一半是冬日未褪的清冷,另一半,则是春日缱绻的暖意。垂杨柳发了芽,小野花们开得烂漫,鸡鸣寺的樱花也渐次绚烂。
陆舟宇带她去了玄武湖畔,带她去了如今已被称为“南京大学”的国立中央大学,两个人坐在北大楼前蓊郁的草坪上,陆舟宇给苏烟念着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苏烟,能同你一生,我很满足。”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曾以为漫长的一生原竟也如此迅疾。
孙女忽然轻轻动了一番,将苏烟的思绪拉回。
“睡着了也不晓得关电视机,没吃过苦的娃就是不晓得珍惜。”
苏烟给孙女盖上了一层毛毯,正准备关掉电视机,电视里的上海东方台里却放着百乐门要重新开张的消息,于是苏烟那双早已爬满老年斑、如树皮一样丧失光泽的手,便停在了半空中。
电视上正在采访一位与她同龄的先生,姓郑,他对着镜头说道:“百乐门当时的生活,好像一阵风吹过去了,很快。”
苏烟认出来了,那是百乐门曾经的一个乐手。她在百乐门的最后一夜,他就坐在舞台的侧面,给她伴奏。
新闻很快闪过去了,开始播放下一条。
苏烟的心却沉了。
沉思片刻,她哆哆嗦嗦地拿起自己的小包,颤颤巍巍地往里面塞了几张纸币,就拄着拐杖走了出去。
她连续招了十来辆出租车,才有一辆车停下来,苏烟的动作缓慢,慢悠悠地上了车,司机用上海话问她,“侬到阿里德起啊(去哪里啊)?”
苏烟说,“去百乐门。”
司机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苏烟,“哎哟,侬好兴致呀。”
苏烟住在浦东,走的高架,可车依旧开了蛮久才到。路上的风景变了不少,但很多老字号依然在,亨达利手表,沈大成糕点,蔡同德堂……
路上走着的,也依旧多是年轻人,有穿汉服的,有穿cosplay的,还有年轻的男明星正在做活动,外面挤了不少女粉丝,她们手里举着应援牌,大声叫着“xx,我爱你”。
这些苏烟都懂,她这辈子都在和时间抗争,她不愿被时代抛弃,所以只能不停奔跑,她用智能手机,看综艺节目,新近还学会了刷微博,她依旧保持着那令人又爱又恨的性格,不懂就问。
只是,她也会想起当年,在百乐门,她们也对自己说“玫瑰玫瑰,我爱你”。
如今却已物是人非。
到了百乐门门口,她仰起头,百乐门还是三层的半圆形建筑,依旧恢弘壮观。
门口的服务生西装笔挺,彬彬有礼地问她,“老奶奶,您是来找人吗?”
苏烟摇摇头,“不,我就是想要进去看看。”
门口的服务生犯了难,按理说,现在是营业的时间,但是这么年迈的客人……服务生便犹豫着要不要给她进。
苏烟等不及,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直接推开门自己进去了。
“老奶奶,您……”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