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漳淮王的宣战(1/2)
阿邯回到天水巷时,天已经黑透了。
太子爷点着薄灯,坐在案前,支着下巴,仍然专注的翻着手边的案卷。
抬眼看见阿邯,忽的嗤笑一声。
倒不是笑阿邯,是笑他爹,当今圣上。
“论计谋,七王之中无人比得上宋丹良,”他眼底还是那种若有若无的笑意,从座位上起身,抚平袖上的褶皱,向她走来,“再论才学,论战功,论民心,无论什么,此人都是翘楚。”
阿邯肯定道,“宋丹良的确是七王中很有潜力夺得皇位的。”
“所以本宫在想,论计谋父皇不敌狄兰王,论阴毒父皇也难当漳淮王,父皇天资如此平庸,可这皇位怎么最终让他得手了呢?”他眼带笑意,将手里一沓东西递给阿邯看。
这张地图彰显了七王如今的战局,阿邯一边将它平铺在桌上一边答道,“世间事,终归是论机缘。”
其实七王之中,实力最强的是漳淮王宋间,他是嫡子,母家实力雄厚,可以支撑他南征北战,奈何他的功绩实在是不突出,人品也不出众,做事不择手段,心胸又狭隘,自然不被正统和道义所接纳,所以到了后期,明明七个王爷都想篡权夺位,就因为漳淮王是实力最强的,也是跑在最前面的,所以他一个人担了七个想篡权的王爷的骂名。
想必漳淮王也很窝火,皇位明明唾手可得,却被朝中重臣齐力反对。
于是漳淮王只能一面笼络重臣,一面消灭竞争对手,打压其他封王。
这数年来,漳淮王好不容易掌控了局势,谁知道哪里又冒出来了一个宋丹良。
宋丹良一出,转移了宋间的注意力,其他要夺权的王爷也就有了喘息的余地,又都纷纷而起。
天岳国的局势又复杂起来,一朝回到解放前,漳淮王恨透了宋丹良,现在也就偏偏喜欢跟他对着干,损失惨重也硬是要夺回南方一个渡口。
太子爷指着地图上的一处,皱起了眉,“漳淮王今日成功夺了岭口津,断了宋丹良北方的补给。”他摇了摇头,“本宫这四皇叔,为了伏击宋丹良,让手下的兵将一连七日站在水里,兵将们下身溃烂,都生了蛆虫……为了赶制船只,造船的船工们每日只能休一个时辰,短短两个月,死了八成的船工……”
他从鼻间发出冷哼,“四皇叔就是在拿人命来跟宋丹良拼……如果这样还赢不过他,那人命就太没价值了。”
阿邯将地图卷在手中,道,“尽管是不择手段,尽管是拿下了渡口,也仅仅只是让宋丹良烦扰了一阵儿罢了,掀不起什么大的波澜。”
太子爷听她语气,觉得难以置信,“失了一个重要渡口,还不麻烦吗?”
“漳淮王如此大张旗鼓地去夺岭口津,视人命如草芥,无非是想炫耀自己兵力雄厚,匠人众多,觉得死一批没什么,他在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谁跟他作对,他都不会放过,可那又怎样呢?宋丹良不怕他的恐吓,”阿邯笑道,“我可以将当时的情景变给你看。”
她将地图递给太子爷,取一把匕首划开了手臂,血红的莲花生长出来,又快速消散,红烟消散后,两个幻境发生重合,一边的案旁多了一个端坐着的玄衣男子。
太子爷和阿邯就站在他身侧,男子却对他们并无感知。
月光照进来,可见男子清冷的侧颜,他是宋丹良,四十年前的宋丹良。
———*(?)*———
这个时候的宋丹良,年仅二十三岁。
那时解铃也就只有十六岁,住在宋丹良的狄兰王府里。
那时十安郡也安稳热闹,槐花开了几茬,正是春风和畅的时节,高墙外的人安居乐业,高墙内的解铃也终于拥有了数年来没能过上的安稳生活,府里的丫鬟们比她大一两岁,一日三餐,将她照看的妥妥当当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