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从军(103)告别蓝天(2/2)
他“哦”了一声,好久没有下文。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对你的伤情,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由于你一开始没来我院治疗,前前后后打石膏的时间太长,造成关节僵直,已无法恢复。我们给你办了‘残废证’。很抱歉,为了对飞行事业负责,也为了对你本人负责,我们已经签署了‘不宜飞行’的意见。这点还要请你谅解。”他还告诉我:“你的腿内有3根银丝缠绕在骨折处。你先出院,三个月后再来取出。很方便的,只要在腿上钻3个眼儿就行。”
科主任和我谈话后,我心里乱糟糟的,觉得学了几年的航空,也飞了几年,总算是学成一个空勤人员了;一旦放弃,几年的功夫岂不白费?怪可惜的!但又想回来:我呕吐严重,飞了好几年,状况都不见改善;在地面好好干,或许也能干出点名堂来。再说,这些年来阶级政策在逐渐收紧,飞行人员的政治条件越来越高,连飞行人员娶老婆都不能要“地富反坏”的女儿,我即使不负伤、不残废,恐怕也飞不久。既然医院已经下了结论,身不由己,那就在地面上“重打锣鼓另开场”吧。于是,我打起精神回部队。
回到部队,团干部处处长找我谈话:“经党委研究,决定你转业地方工作;但转业要分批集中转,你得要等一段时间。”我便天天坐在房间里看小说,等着转业的那一天到来。
这期间,我经常去师部的图书室借苏联小说看(那时候,解放后出的长篇不多;解放前出的长篇,太太、小姐什么的,我又不感兴趣;只有苏联小说,特别是写卫国战争的小说,很对我的胃口),一次就借十几本。没过几天又去换借。管图书的那个老兵(现在想想,他那时大概也只30几岁,可是在当时的我的眼里,觉得他老大不小了)对我说:“你是看书还是吃书呀?这么几天功夫,你就看完了这么多书?”他不知道我这时已经是“看小说专业户”了,我除了看小说,没有别的事情。
我后来倒是很感激那段无所事事的闲暇时光,我的那点点文学知识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一天,我正走在营房的路上,一位陌生的中尉军官走过来问我:“您是童心同志吧?”
我说:“是的,有什么事?”
“我是师卫生处的,准备给您申请一个革命军人残废证。”
我说:“医院已经替我办了。”
他了解了我的残废等级后,说:“您可以再申请一次,我们给您上报,看哪一个等级高就用哪一个。”
我愕然。我和他非亲非故,甚至从未见过面,他却能如此周到地为一个即将转业的残废军人着想,能照顾到的尽量照顾,实在难得!盛情难却,我就跟着他到师卫生处去填了一张申请表。
又过了若干天,他来告诉我:“批下来的等级和医院办的相同,证件就不给你了,按‘作废’处理。”
尽管没起到什么实际作用,我仍然打从心眼儿里感激那位不知名的陌生中尉。那个年代,部队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套用胡志明的一句话:“同志加兄弟”啊!——不过他的接班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待续)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