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kk.net
首页 > 玄幻魔法 > 少年从军见闻录 > 少年从军(26) 贵州“三怪”:汽车没有两腿快……

少年从军(26) 贵州“三怪”:汽车没有两腿快……(2/2)

目录
好书推荐: 恶魔校草太腹黑:甜心咬一口 超神入梦 关关娵鸠,在陆之洲 心若有了方向,到哪儿都是天堂 叶卿修仙传 毒医魔女独霸天下 异世倾城之紫灵魔女 我在六界那些事儿 许你一诺千金 恶魔头条宠:丫头,乖乖入怀

说罢,两人都哈哈大笑。

我觉得这两个人挺“逗”,虽然他们说的带兵方法不一定十分正确,但性格坦率,可爱可亲,和我在军大接触过的几任中队长、指导员、区队长都不大一样。军大的干部,一言一行、从里到外都是非常“马列”的,这可能与他们担负着培养学员、改造知识分子的任务有关。我想,我到军分区后,可能会接触到许多这样的本色干部。

镇远军分区的大卡车来了。车上有一个押车的干部,一下车就咋咋呼呼地要仓库快点出货。我们过去和他商量,说是有5个人分配到镇远军分区去工作,想搭他们的便车。他点了点头,就继续忙着指挥装车。大概是省军区和他们联系过,所以很顺利,他连情况都不问就点头了。我们便主动去帮他们装车。他见我们干得卖力,就对我们笑笑。没想到那两位“见多识广”的报务员也过来帮忙装车,虽然没有我们干得卖力,但总归是伸手干了,出了点力气。那位押车的干部是北方口音,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出,是个具有一定资历的干部,那两个报务员没敢在他面前油嘴滑舌。

卡车上还带来两名战士,携带一挺轻机枪和一箱子弹。

车装满后,我们爬上卡车,坐在高高的货堆上。好在有帆布车篷,不怕雨淋、太阳晒。押车的干部也坐在货堆上,因为车头里坐着两名驾驶员。押车的干部叫两名战士坐在车厢前部,把机枪高高地架在驾驶舱顶上,说是要让土匪远远地就看见我们车上有厉害的武器,让他们不敢轻易动手。

汽车是雇请的民间车辆,破破旧旧的,车头旁装着一个圆筒形大铁炉子,烧的是木炭。年轻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木炭也能使汽车运转?那时候汽油缺乏,只得将汽车改装,用木炭来代替汽油。木炭车也能跑,也能翻山越岭,但马力小,速度慢,再加上车子破旧,行驶颇为艰难。那时中国自己不会造汽车,只好从各国进口汽车,所以人称中国的汽车是“万国牌”;还有一种含义,就是说进口的汽车用久了,损坏了,又没有新的,便从几辆坏汽车中选出好的零件拼成一辆汽车,也被人称为“万国牌”。这样的汽车,少拉慢跑,还容易出危险,从而流行这样一句行话:“上山怕马达熄火,下山怕刹车失灵。”汽车上山时如果发动机熄火,车子就会往下滑,贵州尽是盘山公路,滑出公路便是万丈深渊;下山时如果刹车失灵,在盘旋而下的公路上曲折行驶的汽车冲了下去,也是万丈深渊;只要是冲出了公路,往前、朝后都是万丈深渊……不过敢在贵州的盘山公路上开木炭车的司机,都是些在高原山区公路上行车多年历练出来的老手,经验丰富,技术高超。有的抗战时期就在滇缅公路上开过多年的车,多次走过世界闻名的“二十四拐”(即一条公路从山下到山顶拐了24个弯,所以该地被人称为“二十四拐”)。

为我们开车的是个半秃顶的老司机,大概50岁左右,身板结实,精神闪烁。副驾驶还很年轻,大概20挂零,样子很精神,动作灵活,对老头儿亦步亦趋,随时准备着执行老头儿的任何命令。

卡车开动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要设两个司机。贵州的公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几乎没有平路。更多的时候是不断地盘旋,上坡、上坡、上坡……然后再下坡、下坡、下坡……木炭车上坡时,象老牛似的叫着,“呜呜呜呜……”也象老牛似的爬着,慢吞吞,慢吞吞……有时实在爬不动了,车子就会往下滑……这时,那个副驾驶就手持“三角木”飞快地奔下车,向下滑的汽车轮子后面塞上“三角木”,以阻挡汽车下滑;有时汽车下滑的速度快,力道大,车轮会越过“三角木”继续下滑,副驾驶就会迅速地抽出“三角木”,以最快的速度超过下滑的汽车,重新把“三角木”塞在车轮后面,直到汽车停止下滑为止。其行动之勇敢、速度之迅速、手脚之敏捷,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每当汽车爬坡时,副驾驶都要一手拿“三角木”,一手扶着驾驶舱门,把车门打开一条缝,以战斗的姿态,随时准备开门跳下车去和下滑的汽车拼搏,以血肉之躯和那个巨大的钢铁家伙不断搏斗,并战而胜之!我们应当称他为无名的“百姓英雄”,不是军人,却是战士;不是打仗,却天天战斗在生死线上!所以那时候在贵州山区开车的人收入很高,他们是在用性命,当然也还要用技艺和体力来搏取金钱。

车行一段路后,遇上个茶馆、小吃部什么的,司机就会停下车来,向车厢里的我们打个招呼:“天太热了,歇一会儿。”说着,走进茶馆,泡上一杯茶,买上几小盘点心,慢悠悠地吃着、喝着。老师傅也会叫年轻的副驾驶吃喝。小伙子象征性地吃一点点,不敢多吃。茶馆的老板看来和司机很熟悉,见司机下得车来,连忙出店,笑脸相迎,躬身请进,师傅长、师傅短地喊着,恭请上座,忙不迭地献茶、敬烟、端果碟。司机昂着头,慢悠悠地享受着老板的殷勤招待,那派头,似乎比现在开“波音”飞机的机长的派头还要大。在西方发达国家,称汽车司机为“车夫”,在当时的中国,称汽车司机为“师傅”,有时还要加个“老”字,称“老师傅”。尽管有的司机年纪不老,也往往被尊称为“老师傅”。

天热,司机停车小饮,我们也就溜下车来凉快凉快。司机对我们很客气,请我们吃他碟子里的点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嘛,我们自然是婉言谢绝。司机问我:“小同志多大了?”“15岁。”“哟,这么小就当兵啦,你娘舍得吗?”我笑笑:“舍得。”又问:“哪里人?”“江西人。”“哦,我在你们南昌开过车。哎呀,那个地方太热了,真能热死人!”贵州的气候确实有好的地方,虽然雨多,但路是沙土地,雨后即干,不会形成泥泞,便于人行车走;而且夏天不热,冬天也不算太冷。而我们江西却是夏热冬冷,但人少田多,五谷丰登,稻米尤其多,是国家的粮仓。

一路上,司机小歇了几次,每次都要泡上一杯茶,吃点点心。在那个年代,这算是很阔绰、很摆谱的架势了。

行车途中,遇到几个贵州农民,我们的汽车当然比他们步行快,汽车从他们身旁开过。农民们每人背着一个空背篓,大概是去背什么东西。他们看见车里的货堆上坐着几个解放军,就友好地挥手致意;我们也挥手回礼。贵州的干人们(贵州称贫穷的人为“干人”)看到解放军总是很亲切地微笑、挥手,这已是当地的普遍现象,我们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汽车继续往上艰难地爬行着,沿着盘山公路发出“嗡嗡”的喘息声,似乎在告诉我们:“我太累了,我太老了,我爬不动了!”那位小师傅——年轻而灵活的副驾驶便大显身手,时刻从驾驶室里跳下,奔跑着抢垫“三角木”;汽车往上爬了,他又跃上驾驶室。就这么不断地跃上跳下,和那个巨大、沉重,时行时立、时进时退的钢铁玩意儿做游戏,其技巧、其胆略、其高强度的劳动,令人钦佩、叹服!

好不容易车行到山顶,忽见刚才看见的那几个年轻的农民正悠闲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看见我们的汽车爬上来了,就得意地笑着向我们挥手。我大吃一惊:咦,他们步行怎么比汽车还快?难道是飞上来的?我忽然发现,在他们脚下有一条基本上是直线、只有一些小弯弯的羊肠小道,他们就是从这条羊肠小道上抄直线登上来的。我们走的盘山公路要比他们走的小道要远好几倍,所以他们能够比汽车还快,从而捷足先登。原来他们在登山前之所以向我们挥手致意,既是表示“干人们”对解放军的敬意,也是存心要跟我们开一个善意的玩笑:大军同志,你们的汽车跑不赢我们的两条腿。汽车跑不过两条腿,这也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道有趣的风景线!

部队里有好事者为贵州的风土人情作了个归纳:“人说贵州有‘三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我说贵州还有‘三怪’:一件衣服三件料(指苗族妇女),捧块石头当盐吃,汽车没有两腿快。”

其实我们这次搭便车还是有风险的,除了上述的车险、路险之外,还有匪险。那时候土匪正闹腾得凶,经常有土匪在途中打伏击,吃掉我们的一些过往人员、车辆和零星武装人员。那位后勤干部带一挺机枪、两名战士经常往来于军分区、省城之间,每次都是冒着风险的:如果土匪聚众伏击汽车,一挺机枪顾了头顾不了尾,顾了尾顾不了头,一旦车子打坏便成了固定靶子。前面提到的省军区后勤部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带了一个小班下去的,尚且遭到伏击,不幸牺牲;一挺机枪就能保险?但这也是形势所迫,贵州全省只有17军一个军镇守,后来虽然16军从四川班师归建回黔,两个军要守卫全省几十个县市、几百个乡镇,还有铁路、公路和航运沿线,党政军各级首脑机关也需要警卫,还要集中主力寻找战机,追歼、围剿隐匿在山林中的土匪,兵力确实不足,能一辆汽车给你一挺机枪、两个兵就算不错了。好在那时候革命者都是“提着脑袋干革命”搞惯了,敢于冒险,惯于冒险,人人都在铤而走险。大家都“险”,摊在各人头上也就不觉得怎么“险”了。

我们几个人年少无知,“无知者无畏”,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历险,反倒认为能搭上便车,不用背着背包长途行军了,“鸟枪换炮,今非昔比”,好不快哉!

所幸那次汽车跑长途平安无事,安全到达镇远——一座风景秀丽的古城。(待续)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
目录
新书推荐: 遮天之无极大道尊 荒古圣体觉得我太极端! 神秘复苏之开局驾驭贞子 一心退休的我却成了帝国上将 人形凶器,肉身成圣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 仙武:从现实开始横推两界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工业克苏鲁?是克苏鲁工业!! 骑士不好当
返回顶部